況且,當下還有一件大事需要白復去辦,也算是終極考驗。這件事辦妥之後,昭告天下,將公主隆重賜婚與白復,更是最佳的犒賞。
想到此處,肅宗決定採納張皇后之言,賜婚一事可以再等等。
……
肅宗和顏悅色,對白複道:“你不顧個人安危,單槍匹馬,救援青鸞,朕甚感欣慰。
白復趕忙施禮回道:“都是託陛下隆恩,臣尺寸之勞,不足掛齒。”
肅宗嘆道:“像你這樣不居功自傲的將軍,大唐已經不多啦。”
白復心頭一凜,不敢接話。
肅宗感慨道:“當年元夕花燈,你救下青鸞,你對鸞兒的恩情,朕一直記得。
你因此被太上皇貶出武舉,所受的委屈,朕也記得。”
見到白復神情有細微變化,肅宗話鋒一轉,語氣轉冷,道:“當年,朕雖貴為儲君,但日子也不好過。
太上皇對朕猜忌過重,你救下青鸞的事,差點讓朕落個私養死士,圖謀不軌的大罪。”
李林甫羅織罪名,構陷太子之事,白復後來聽徐太傅說起過。
想想當年如日中天的李林甫、安祿山、楊國忠等權臣悲慘的命運,白復唏噓不已。
肅宗停頓片刻,突然問道:“朕聽鸞兒說,她帶你見過她的孃親?”
“是。”白復點頭回應。
肅宗嘆道:“當年,朕身為儲君,連太子妃都保不住,眼睜睜看著鸞兒的孃親被貶為庶人,落髮為尼。”
肅宗道:“朕做了幾十年的太子,每日都在謹小慎微中度過。
登基以來,更不太平。好不容易剿滅逆賊安祿山,沒想到賊子史思明又再度復叛。
自西向東,從南到北,吐蕃、羌、党項、回紇、渤海、新羅、倭國等外夷,虎視眈眈,亡我大唐之心不死。
內憂外患,烽煙四起,讓朕沒能睡上一天安穩覺……”
白復深感肅宗不易,挺直脊樑,朗聲道:“末將願為陛下分憂,替聖上征討四方,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肅宗起身,在殿內踱了幾步,突然停下腳步,望著白復,一字一頓道:“眼下,最兇險之敵,不是外夷,而是內患!
大唐之災,禍在蕭牆之內。就在這長安城中,有人見不得朕好,起了不臣之心,要害朕!
攘外必先安內,內患不除,朕寢食難安。這才是朕用十二道金牌召你回京的真正原因。”
此話一出,白復終於明白為何肅宗要急著召見他了。
白復噗通一聲跪倒在地,道:“微臣不才,願為陛下剪除逆黨,誅盡叛賊,還我大唐朗朗乾坤!”
肅宗走到白復身旁,把白復托起,笑道:“復兒,因為鸞兒的緣故,朕從沒把你當外人。你也從沒讓朕失望!”
說罷,肅宗一按桌案,從暗格中取出一把鑲滿名貴寶石的短刀。
肅宗把這柄刀賜給白復,鄭重囑咐道:“此刀名為‘千牛刀’,是我的佩刀。
憑此刀,如朕親臨,上可斬皇親國戚、王公貴胄,下可殺貪官汙吏、奸佞劣紳。
朕許你,三品以下,先斬後奏!”
“臣領旨謝恩,定不負陛下隆恩!”白復再次跪地,伏身叩謝。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