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展偷雞不成蝕把米,不但沒能動搖唐軍將士的軍心,反倒堅定了他們堅守城池的信心。
劉展氣急敗壞,抄起鞍橋旁的弩箭,射殺張子明。
張子明身中數箭,猶立不倒。他捂著胸口,用嘲弄的眼神看著劉展,鮮血從嘴角汩汩湧出。
“何日平胡虜,良人罷遠征。”
張子明頭一歪,緩緩倒下,康慨就義。
“子明!”
城樓上的溫晁嘶吼一聲,看著張子明英勇就義,目眥盡裂。他一拳錘在城牆磚瓦上,牆磚鋒銳的稜角將拳頭刺破。溫晁拳頭鮮血直流,渾然不覺。
劉展怒氣未消,為了洩憤,他在兩軍陣前將張子明梟首,將唐軍戰俘盡數處死。
首級送到劉展面前,張子明死不瞑目,依然帶著嘲弄的眼神。人死開不了口,卻勝過千言萬語。
劉展這才明白過來,這個文弱書生從一開始就不怕死,從他踏入自己大帳的那一刻,就沒想活著出來。
更令劉展不安的是,身旁眾將垂手而立,對著張子明的屍身靜默無言。劉展從將領們的眼神中,看到的是對這個手無縛雞之力讀書人的敬佩。
“這些殺人不眨眼的傢伙居然會佩服這個文弱書生?
為什麼這個微不足道的讀書人,年紀輕輕卻不惜命,明知送死還要來?”
劉展第一次對自己的行為方式產生了懷疑。
這個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用暴力和權威解決不了的,無論你多麼高高在上,無論你把自己如何粉飾美化。英明還是愚蠢,公道自在人心。
劉展不明白這個道理,就如同權勢滔天的封疆大吏安祿山永遠不懂得顏真卿、張巡這些大唐小吏的氣節一樣。
……
與劉展的洩憤殺戮不同,唐軍反其道而行之。
白復釋放了劉展軍的俘虜,凡受傷者一律予以醫治,並下令祭奠戰死的雙方將士。
唐軍和叛軍水師,雙方在江寧城外的長江上,拋錨對峙了三天。刀兵的搏殺暫停了,另一場交鋒隨之展開。
】
這場看不見刀光劍影的廝殺,是人性與獸性之戰。
就像白復此前預言,當劉展妄想用暴力逆天改命的那一刻,他的結局便已註定。
這天下最強大的力量,不是江山,是民心。
……
劉展大軍開始呈現瓦解之勢。劉展軍內部最嚴重的叛離事件是叛軍兩員大將李可封、孫待封的歸降,暴露出劉展眾叛親離的前兆。
孫待封在湖州烏程,向唐軍江淮節度副使李藏用投降;
李可封獻出常州,向唐軍歸降;
楊持璧獻出蘇州,向唐軍歸降。李晃獻出泗州,向唐軍歸降;宗犀獻出宣州,向唐軍歸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