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七百三十八章 開源節流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三十八章 開源節流 (1 / 2)

草鋪橫野六七里,笛弄晚風三四聲。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脫蓑衣臥月明。

——《牧童》呂岩〔唐代〕

……

租庸使的出現讓朝廷的財稅緩和不少,但收入剛剛入庫,各路唐軍將領紛至沓來。高昂的軍費開支一下就讓府庫空虛。

朝廷的財稅收入儲備在左藏庫裡,支出和監督有著嚴格的規定。平常由太府掌管,由尚書的比部稽核。皇帝只能聽取朝臣彙報,卻無法控制每一筆具體的開支。

第五琦看出了肅宗的恐慌,將朝廷的財稅從左藏庫移走,送進皇室的大盈庫。

大盈庫是保障皇室生活開支的,皇帝更加容易控制。肅宗將國庫收入囊中,進一步破壞了朝廷的財政系統。

為了滿足朝廷的開銷,在鄭叔清和宰相裴冕的提議下,肅宗開始賣爵。庶民只要向朝廷交錢,就可以得到朝廷頒發的證書,被授予一定的官勳稱號。

除了賣爵之外,朝廷還販賣一切象徵身份的憑證:

比如,大唐士子需要透過科舉考試,才能有相應的出身,未來可以入仕為官。而肅宗一朝,只需出錢就可以獲得明經科出身。

又比如,因為和尚、尼姑和道士都是不用納稅的,所以朝廷嚴格限制出家人的數量,要想出家,需要持有朝廷頒發的度牒。

肅宗一朝,朝廷為了收錢,出賣度牒,讓天下憑空增加了許多僧道。

再比如,對於商賈之人,朝廷則向他們販賣免役權,只要繳納重金,就可以免除他們的徭役。

鄭叔清和宰相裴冕提議的做法皆是短視行為,無異於飲鴆止渴。短期內能籌措一些財稅,長期會導致更嚴重的財政問題,不僅會讓許多劣紳擠入官場,對僧侶免稅、對商賈免役讓朝廷喪失更加長遠的財政收入。

僅靠賣爵、搜刮等短期手段來解決長期的財政問題顯然是不足夠的,朝廷必須系統地尋找到大規模的財源、稅源,來彌補土地和戶籍稅的下降。

第五琦參考漢武帝時代財稅重臣桑弘羊的做法,又推出兩項措施:實行錢幣貶值和建立私鹽專賣的官辦機構,最終破壞了大唐寬鬆的商貿氛圍。

誠如前兩年白復組織的聚會上,戶部書令史孫延已、戶部主事雲雁影、戶部錢銀司主簿王江亭所預測:

“開元通寶”、“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三種錢幣並用,導致錢幣貶值,物價飛漲。“開元通寶”在市面上迅速消失,一部分被百姓藏在家裡,另一部分被拿去熔化掉,再偷鑄成“乾元重寶”、“重輪乾元錢”。

物價的混亂,迫使朝廷不得不屢次調整錢幣的幣值。

由於“開元通寶”的價值被低估,朝廷第一次調整了幣值,規定一枚“開元通寶”值十文,而一枚“乾元重寶”值三十文,一枚重“重輪乾元錢”值五十文。

這次幣值調整引起了進一步的錢幣貶值、物價飛漲。

此時正逢年歲饑荒,每鬥米賣到七千錢,餓殍遍野,饑民互相吞食。

各地的銅器都被人們拿去偷偷鑄錢了。京城更是達到了人人偷鑄的程度。為了防止私鑄,官府四處抓人。時任京兆尹鄭叔清大肆搜捕私自鑄錢的人,幾個月時間,死於亂棍重刑下的有八百多人,但仍無法禁止私鑄錢幣之風。

上元元年(公元760年),朝廷再次做出穩定幣值的努力,詔令:

“京畿道“開元通寶”跟“乾元重寶”,全都一枚當十枚,幣值為十文;“重輪乾元錢”一枚當三十枚,幣值為三十文;其他各州聽候指示。”

雖然朝廷做了上述調整,但天下幣值和物價混亂依舊。

……

白復對財稅之學並不精通,但他記得幾年前戶部書令史孫延已、戶部主事雲雁影、戶部錢銀司主簿王江亭等人所言。

白復再次將(本章未完!

第七百三十八章 開源節流

這些戶部官吏找來,虛心求教。

如今的白復封侯拜相,地位顯赫,早已不是當年的模樣。孫延已、雲雁影、王江亭等人來到白復的公廨,戰戰兢兢,誠惶誠恐。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