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七百三十七章 帝國財政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三十七章 帝國財政 (1 / 2)

遑遑三十載,書劍兩無成。

山水尋吳越,風塵厭洛京。

扁舟泛湖海,長揖謝公卿。

且樂杯中物,誰論世上名。

——《自洛之越》孟浩然〔唐代〕

……

保障軍需之事告一段落後,肅宗又給白復安排了新的任務。白復將修建府邸的事情交給青鸞公主,全身心地投入到朝政之中。

白復身為同中書門下平章事,相當於內閣宰相,能夠參與大唐的最高決策。白復這才知道,大唐帝國真實的家底。安祿山之叛後的大唐帝國,已是千瘡百孔。

……

在安祿山造反之前,大唐的財政已經嚴重失衡,只是掩蓋在“開元盛世”的表面繁榮之下。而叛亂爆發之後,大唐的財政問題迅速惡化,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結舌。

在安祿山叛亂之前的天寶十三年(公元754年),大唐總人口一共有八百九十萬戶,近五千三百萬人。但是叛亂之後,朝廷能控制的人口數迅速下滑,到上元元年(760年),大唐只剩下一百九十三萬戶、一千三百萬人。戶數不到幾年前的四分之一,人口不到三分之一。

叛亂前後人口差別那麼大,並不是戰亂中戰死或餓死了這麼多人,而是因為朝廷對疆域失去了控制,許多人遊離於朝廷的戶籍統計之外。

更麻煩的是,在這一百九十三萬戶、一千七百萬人中,有一百一十七萬戶、一千四百六十二萬人(老弱病殘、皇親國戚、世家望族、僧侶等特權階層)是不需要繳納租庸調稅的。

也就是說,只有七十六萬戶、二百三十七萬人來承擔整個唐帝國龐大的租庸調稅。

由於每個人承擔的稅賦不可能大幅度增加,朝廷的財稅收入銳減為玄宗朝的三分之一左右。

朝廷的財稅收入減少為原來的三分之一,而軍費開支卻比之前還要龐大,朝廷必須想盡一切辦法從能夠控制的區域內搜刮財稅。

更糟糕的是,叛軍切斷了京師長安和最富庶的江南之間的經濟往來。

以揚州為中心的江淮地區,是大唐財稅的中心。

揚州是運河的南方,南方的糧食都彙集到這裡,再透過運河轉運到汴州(今開封)。從汴州沿黃河、渭河到達長安,或者走黃河、洛河到達洛陽。

安祿山從范陽起兵南下,佔據中原,逐漸切斷了長安與江南的聯絡,江南的糧食、稅賦無法運抵長安。

戰爭爆發後,叛軍首先破壞的是朝廷的財政調撥能力,讓朝廷無法利用帝國的物資來供養軍隊,對抗叛軍。

這是一場帝國財政上的生死時速,兇險程度不亞於決戰沙場。

肅宗即位後(756年),首先是從商貿上尋找補貼。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