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七百四十章 舌戰群儒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四十章 舌戰群儒 (1 / 2)

數年湖上謝浮名,竹杖紗巾遂稱情。

雲外有時逢寺宿,日西無事傍江行。

陶潛縣裡看花發,庾亮樓中對月明。

誰念獻書來萬里,君王深在九重城。

——《書情寄上蘇州韋使君兼呈吳縣李明府》崔峒〔唐代〕

……

滅佛一事最初是太子李俶一黨的策劃。

見李俶為擴大財稅收入愁眉不展,李俶的隨扈拂多誕為其出謀劃策,道:“殿下,末將曾在少林修行一段時日。

少林田產之多,為洛陽之首。施主所捐的金銀財寶更是不計其數。即便是洛陽首富、河東望族,與之相比也相形見絀。

少林僧團更是人數眾多,其僧兵戰力不啻於一支正規軍隊。

以小見大,可見我大唐的佛教寺廟佔據天下無數田產、人口,造成太多損耗。

倘若閉佛寺、遣散僧侶、佛像鑄錢,朝廷再不用為財稅一事發愁。”

李俶道:“你所言不錯。正是因為如此,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發動過兩次滅佛運動。

不過,滅佛利益雖大,但招致天下佛教徒怨恨,得不償失啊。”

隨扈拂多誕輕聲道:“若民怨過大,殿下登基後,可酌情恢復佛教,但不用將土地等物資重新劃給佛寺。

這樣一來,既享用了本朝滅佛帶來的好處,又可避免滅佛的惡名,還能得到天下信眾的擁護,可謂一舉三得。”

李俶眼中閃過一絲邪光,趕忙找人策劃。

右僕射裴冕乃是太子妃獨孤筱重的舅父,自然願為李俶賣命。裴冕找來他的摯友侍御史鄭叔清,兩人聯手上奏。

這才有了朝會這一幕。

……

見白復挺身而出,為自己分憂。肅宗大喜,忙道:“白愛卿,你有何高見?”

據史書記載的主要原因,北魏太武帝、北周武帝發動的兩次滅佛運動,兩位帝王動機不一,情況各不相同,但如出一轍。無非是政教原因;儒釋道三家衝突;僧團道風方面的缺陷;僧俗之間的錢財利益的矛盾等問題。

既然侍御史鄭叔清和右僕射裴冕以財稅收入為由滅佛,白復就從此處入手,反駁兩人。

白複道:“朝廷可以下令,命寺廟裡年輕力壯的和尚農耕勞作、稼穡生產。必要時,還可對其個人徵稅,命其服兵役、徭役。

寺院土地上的稅負可以減免,但也要根據田畝數量如實納稅。

如此一來,既不用發生滅佛這類極端事件,亦可擴大朝廷的財稅收入。”

侍御史鄭叔清哈哈大笑,道:“白大人此言,看似合理,但令僧侶勞作納稅,無異於痴人說夢。

佛教教規和戒律極端輕視和排斥耕作勞動,認為掘地、斬草、種樹等勞作都是‘不淨業’,僧徒從事勞作就是觸犯戒律。”

白復點點頭,道:“不錯,不少寺廟確實如鄭大人所言。

不過,也有以禪宗為首的佛教宗門預見到,朝廷會對寺院田產徵稅、命僧尼服役,於是這些宗門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幫助僧侶面對嚴峻的生存形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