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遙公後世多賢,送爾維舟惜此延。
念我能書數字至,將詩不必萬人傳!
時危兵革黃塵裡,日短江湖白髮前。
古往今來皆涕淚,斷腸分手各風煙。
——《公安送韋二少府匡贊》杜甫
……
朝會結束,顏真卿和白復一同下朝。
剛才在郭、李二帥問題上耍了滑頭,白復面對顏真卿,臉現抱歉之色。
顏真卿臉色凝重,道:“白將軍,我知道你的顧慮。不過,職務越高,責任越大。有些話,我們不說,就沒人肯說了。
安祿山之叛,太上皇聽信讒言,先是殺掉了封常清和高仙芝兩位名將,後來,又逼迫哥舒翰放棄潼關主動出戰,最後導致潼關失守、長安淪陷……
鄭國大夫子產曾曰:‘苟利社稷,死生以之’
決定時局的關鍵節點,如果有一位魏徵這樣的諍臣,冒死進言,大唐的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吾輩做官,或為榮華富貴,或為兼濟天下,兩者並不衝突。德行有高下、能力有大小,不能求全責備。不是每個人都能做到青史留名,但至少可以不HGYM,不讓自己Y……
我所認識的大唐宰相,最會當官的莫過於李林甫。他為相二十年,可謂政壇常青樹。要說能力,他絕對是一流的能臣幹吏。可要說人品,李林甫口蜜腹劍,陰險狡詐。
安史之亂,根源就在他身上。
他諂媚後宮,蠱惑帝王,導致整個朝堂重臣盡是陳希烈、楊國忠等阿諛奉承、碌碌無為之輩。
他擔心王忠嗣等人出將入相,頂替他的相位,便將節度使大權授予胡將中奴顏媚骨的一批將領,最終導致安祿山和史思明之叛。”
顏真卿直言不諱、錚錚鐵骨讓白復汗顏。
白復嘆了口氣,辯解道:“顏大人,我本來也是想直言進諫的。可是,您也看到了,呂和苗二相一唱一和,根本就是給我挖坑,陷我於不義。”
顏真卿拍拍白復的肩膀,語重心長道:“白將軍,這才是考驗你的時刻。俗話說,宰相肚裡能撐船,這不是白講的。
作為內閣宰相,要想統領百官,不僅要靠仁厚忠義、能力擔當,更要靠格局、見識和智慧。
當你閱歷豐富,就會透徹領悟:最高的智慧和最高的道德是一致的。”
……
顏真卿的話讓白復反覆玩味。他不斷地問自己,如果是徐太傅、長孫大人等名臣,設身處地,他們會怎麼做?
不知為什麼,權相李林甫的樣子卻不斷浮現在白複眼前。
當年元夕馬球決戰後,曲江池畔的無名小酒鋪,李林甫與白復對飲獨酌,徹夜長談。
這是白復與李林甫唯一的一次見面,李林甫笑中帶刀,生殺予奪的樣子讓白復經久難忘:
“老夫的手腕和能耐,要等你做到宰輔這個位置,才會懂得欣賞!”
相較顏真卿大人的溫良恭儉讓,李林甫縱橫捭闔的氣勢似乎更投白復的脾氣:
“敬重老夫,老夫未必敬重你;但冒犯老夫,老夫一定加倍奉還!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睚眥必報!”
……
軍情緊急,刻不容緩,退朝當日下午,白復便來到兵部駕部、庫部兩司視察。
兵部乃尚書省六部之一,下設兵曹、職方、駕部、庫部四司。兵部主官一名,為正三品的兵部尚書;次官二名,為正四品下的兵部侍郎。諸司各設郎中、員外郎等吏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