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武俠修真>蜀山懸劍傳> 第七百一十章 鄰家有女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七百一十章 鄰家有女 (1 / 2)

重幃深下莫愁堂,臥後清宵細細長。

神女生涯原是夢,小姑居處本無郎。

風波不信菱枝弱,月露誰教桂葉香。

直道相思了無益,未妨惆悵是清狂。

——《無題·重幃深下莫愁堂》李商隱

……

提審田膨郎完畢,白復從京兆府返回巴蜀會館。只見巴蜀會館外的空地上,有一個綰了三個鬟的少女,腳穿木屐與幾位少年蹴鞠。

眾少年身手矯健,動作嫻熟,接球踢球,騰挪躲閃,如雜耍一般。

鞠球時不時被踢向半空,高達數丈。落下時,鞠球如被磁石吸附,依然穩穩停在幾人腳背之上。

少年們技藝精湛,引得路人引頸圍觀,驚呼陣陣、喝彩連連。

白復端坐馬上,看得入神,亦為之叫好。

再看這位穿木屐的少女,年齡在十七八歲上下,花梳滿髻,衣紈素樸,俏麗絕倫。

見白復注視,少女面無表情,裳裙一擺,鞠球如一道長虹,飛向白復。

親隨嶽隨弓高度警覺,手持護盾,立刻護在白復身前。

白復笑道:“無妨”。手一抄,將鞠球接在手中。

鞠球中夾著一條絹布,上面寫著兩行小字:“明日卯時,大慈恩寺,你若夠膽,單人赴會。”

白復再一抬頭,少女已經消失不見,只剩先前幾名少年繼續蹴鞠。

巴蜀會館的年輕夥計們仰慕、憐惜少女已久,告訴白復,此女居於勝業坊北門小衚衕,與母親同住,家裡貧窮,平時以縫補、刺繡為業。

翌日,五更二點,從內城傳來鼕鼕鼓聲,各街鼓依此相繼傳響,坊正以坊鑰開啟坊門,夜禁解除。

白復單人赴約,來到大慈恩寺。

大慈恩寺是長安城內最著名、最宏麗的佛寺,為李唐皇室敕令修建。位於長安城東南角的晉昌坊,在修政坊之西,毗鄰曲江池。

玄奘大師曾在此主持寺務,領管佛經譯場,創立唯識宗,督造大雁塔。

故,大慈恩寺亦是“唯識宗”(又稱法相宗、俱舍宗、慈恩宗)祖庭,京師三大譯場之一。

少女亭亭玉立,在寺門道側槐樹下,等候多時。

少女神情倨傲,不苟言笑,見到白復,道:“白少俠,好膽量。”

白復來到少女身旁,按照沈溪所教,叉手一禮,道:“幫主邀我至此,不知有何賜教?”

少女話語不多,言簡意賅,道:“白玉枕確是我所取。玉枕今日給你,我願投案,引頸待戮,換我幫中弟兄出獄,可否?”

白復點點頭,道:“成交。”

少女再不多說,帶著白復進入大慈恩寺塔院。

時辰雖早,但已有香客入殿上香,見白復兩人,男子風姿雋永,女子鍾靈俏麗,一大早出現在這裡,不禁駐足打望。

進入塔院,來到大雁塔下。

大雁塔基座皆有石門,門楣門框上均有線刻佛像及磚雕對聯。底層南門洞兩側嵌置碑石,西龕是太宗皇帝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碑;東龕是高宗皇帝撰文、褚遂良手書的《大唐三藏聖教序記》碑,人稱“二聖三絕碑”。

這兩塊碑石是高宗永徽四年由玄奘大師親手豎立於此的,世稱《雁塔聖教》。

南門的券洞兩側鑲嵌有多通題名碑,皆是大唐新中進士的題名碑。

大唐規矩,新進士及第後,天子會於杏園賜宴。御宴結束後,進士們會奉詔來慈恩塔下題名,再結伴去曲江暢飲。俗稱“雁塔題名”和“曲江流飲”。

十年寒窗苦讀,才換得金榜題名。這是士子們最高光的時刻,代表著無上的榮耀和平步的青雲……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