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帥樓般出治兵,落星山外火旗明。
千帆日助江陵勢,萬里風馳下瀨聲。
殺氣曉巖波上鷁,凱歌遙駭海邊鯨。
促宣一作從軍詠,回僱儒衣自不平。
——《和元帥書記蕭郎中觀習水師》徐鉉〔宋代〕
……
幾人來到碼頭上的一處涼亭,涼亭建在防波堤上,四處空曠無人。侍從準備好酒水茶點後退下。
摒棄旁人, 長孫晏行這才將白復和自己商議的計劃合盤托出:“新羅和扶桑水師,兵分兩路入侵大唐。與之對應,我方水師也有應敵之策。
鴻鵠將軍率領大唐水師從揚州北上,駐紮在登州一帶。
一旦新羅水師從登州撤退,在其登船之際,大唐水師可在中途海域將其攔截, 與陸地唐軍水路夾擊,全殲來襲的新羅水師。
阿爾伯茲將軍率領大食船隊從杭州灣出發,埋伏在儋羅南端(今濟州島)。
扶桑水師想穿越東海, 從杭州灣登陸,必走這條水道。屆時,大食戰船可從身後包夾,讓扶桑水師有來無回。
這一戰,務必全殲扶桑水師,以保大唐海岸線五十年安定!
這兩場海戰之後,復兒會效仿秦國破六國合縱連橫之策,想辦法挑起新羅和扶桑之間的矛盾,讓這兩個番邦結下百年世仇,再無聯手攻唐的可能!
倘若一切順利,這兩場海戰將為大唐海疆打下個百年盛世!”
……
眾人聽罷,熱血澎湃,恨不得現在就甩開膀子,大幹一場!
在眾人的推崇聲中,長孫晏行嘆道:“以上策略,皆出自復兒謀劃。徐太傅從未將兵法傳與復兒,也不知復兒的兵家謀略從何處習得?
老夫沒有看錯人, 復兒天生戰神之骨,越是曠世大仗,越是冷靜沉著,深謀遠慮,算無遺策。
老夫唯一擔心,復兒一旦嗜血,殺性大起,收不住手,難免重蹈殺神白起的覆轍。
太傅將他留在弘文館晴耕雨讀,空見方丈用佛法悉心開釋,都是希望能化解他身上的戾氣。
若他只是醉心於武道一途,即便桀驁不馴,最多也就是另一個劍魔獨孤素。
可偏偏造化弄人,不知誰傳他絕世兵法,又讓他趕上安史之叛這個大亂世……
說了這麼多,就是希望諸位屆時能竭盡全力勸阻,避免白復坑殺降卒,防止其殺心失控。”
長孫晏行言之戳戳, 眾人惴惴不安, 唯有陳鴻鵠不以為然,他笑道:“我自幼與復哥兒相識, 他天生單純善良,酷愛遊山玩水、琴棋書畫,最看不慣仗勢欺人、為虎作倀之輩。只要不去招惹他,他將來定是閒雲野鶴、寄情山水之人。”
長孫晏行撫髯一笑,對陳鴻鵠道:“陳將軍之言也有道理,希望是老夫多慮了。”再不多說。
眾人策劃完畢,陳鴻鵠道:“諸位大人請隨我來,我帶諸位前輩參觀一下我大唐的水師。”
大唐水師被譽為海上長城,統御七海,眾人聞名已久,欣然前往。
大唐水師,船塢裡停泊在大小戰船數不勝數,浮海萬艘、旌旗招展、帆幔蔽江、帆如壘雪、檣若叢蘆。
大唐水軍服飾與陸戰士卒不同。由於五行中,土能克水,為取克服波濤的祥瑞之兆,大唐水軍頭戴屬土的黃色冠帽,故又稱為“黃頭”。
數以萬計的水師戰船中,最引人矚目的是彩繪獠牙虎頭的樓船了。最大的樓船可以容納八百棹卒(水兵)。船上建樓三重,列女墻、戰格,樹幡幟,開弩窗矛穴,置拋車壘石鐵汁,狀如城壘。船舷常懸掛浸過泥漿的繩網拒敵。
樓船噸位大、吃水深、航行穩,搭載的棹卒數量也多,水戰時高樓不僅能瞭望,更能居高臨下射箭。
船身中艙密閉,是棹夫(槳手)合力划船的座艙;底艙是壓艙的土石袋,減低風浪顛簸。
樓船戰力驚人,是一種強大的火力平臺,裝載了大唐各種強大的水戰武器,厚實的裝甲,致命的武力,兼顧運輸兵員,奠定了樓船在水師中的主力地位,威嚇四海。
作為一隻龐大威武的水師艦隊,大唐水軍中不只一種主力艦船。比樓船稍次一級的是“鬥艦”。
鬥艦廣受水軍喜愛,是戰鬥中的主力艦種,因而得名“鬥”。
鬥艦,採取了梯級複式船體結構,水兵們梯級分佈,戰鬥時能夠充分發揮人員優勢,同時為操作船隻的水手們提供了良好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