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江天馬南來,幾人真是經綸手。長安父老,新亭風景,可憐依舊。夷甫諸人,神州沉陸,幾曾回首。算平戎萬里,功名本是,真儒事、君知否。
——節選自《水龍吟·甲辰歲壽韓南澗尚書》辛棄疾
……
夜宴結束,白復來到破敗烽燧。按照自己要求,親兵在這裡為白復搭好了營帳。
登上烽燧頂層,繁星漫天,垂拱而下,讓曠野更加開闊。
璀璨的銀河懸掛在穹頂的中央。在深藍色夜空的映襯下,銀河呈現出紅褐色與淡紫色的光斑,壯美遼闊,奧秘莫測,令人無限遐想。
白復心道:“千年以前,李牧也曾在這裡見過這條銀河。銀河是同一條銀河,烽燧還是這個烽燧,不同的,僅是看銀河的人。
千載之後,自己也已化為塵土,而銀河依舊橫亙宇宙。
不知後世登上烽燧之人,是否能感應到我今日之存在……”
星空下,白覆盤膝打坐,微閉雙眼,手捏兵家印訣,默運玄功導引,很快進入胎息狀態。
不出白復所料,兵家弟子李牧果然依照門內規矩,祭祀戰場後,用封鎮之法,在雁門關創設了戰冢。將雁門關之戰來歷、用兵之法、謀功韜略封印於戰冢。
今日,白復看到古塞烽燧,立生感應,所以才執意要將營帳紮在此處。
找到戰冢後,白覆按照忠嗣師父所傳功法,將李牧封印在戰冢的真實戰役導引出來,印刻於腦海竅穴,構築兵域秘境。
這是白復第一次從戰冢實地導引戰役,導引出的戰役全貌比忠嗣師父轉拓給白復的,更加清晰詳實。
恍兮惚兮,白復元神穿雲而落,降入雁門關前:
李牧駐守於代郡、雁門郡,以防匈奴。李牧優待兵士,嚴格訓練,頻繁偵察,免戰牌高懸,閉門十年不戰。
由於李牧把雁門關附近的百姓全部縮入營壘,堅壁清野,匈奴來襲擾也都無功而返。
經過數年經營,李牧的邊防軍兵精馬壯,士氣高漲;邊境數年無事,匈奴也搶不到東西,漸漸懈怠了。
見時機成熟,李牧決定決戰。
這一戰,是李牧選擇的大戰,是傾巢出動的決戰,是不戰則已、一戰而定的戰!
李牧精選戰車一千三百輛、戰馬一萬三千匹、勇於衝鋒陷陣的步兵五萬人、善射的弓兵十萬人。
李牧採用誘敵深入的戰術,先派大批牧民驅趕牲畜放牧。匈奴遣小股人馬進行劫掠,李牧佯裝戰敗,故意將幾千人丟棄給匈奴。
獲得小勝後的匈奴開始輕敵,單于率領大批軍隊南下入侵。
李牧廣佈奇兵,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一舉擊破匈奴十萬鐵騎。李牧乘勝攻滅襜襤,擊破東胡,降服林胡,匈奴單于落荒而逃。
此後十餘年,匈奴不敢寇邊犯境。
……
戰冢中,李牧形象栩栩如生。見到有人闖入戰冢,他面對來人,徐徐道來:
“能進入戰冢,說明汝是兵家弟子。吾不知距汝多少歲月,吾只希望汝這個時代,沒有戰火硝煙。
吾一生用兵,也算略有心得,希望能對汝有所借鑑。
其一、一戰而定真名將。
兵家之道,講究一戰而定。戰爭的關鍵就是積蓄力量,等待時機,一戰而定。
百戰百勝並非好事,若勝而不定,依然未能解決國事,還要耗費錢糧接著打,這種勝利毫無意義!
其二,不能等待,是巨大的性格缺陷。
吾十年不出戰,趙國損失了什麼?什麼損失也沒有,但兵士們焦慮了,匈奴焦慮了,趙王焦慮了,甚至一度將吾撤換。
所以,身為主將,最要小心的不是對手,而是你的將心。最能毀掉你的,不是敵人,而是你的焦慮。
其三,昔之善戰者,先為不可勝,以待敵之可勝。不可勝在己,可勝在敵。故善戰者,能為不可勝,不能使敵之可勝。故曰:勝可知,而不可為。
但如果沒有勝的形勢,不可強求。不能取勝,就不要出戰。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不出手並非不作為,而是做切合實際的正事:一是準備,二是等待。
準備是自己的事,積蓄實力,操練兵馬,鼓舞士氣。讓自己不可戰勝,越來越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