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田內孕育出兩鼎,也不是絕無僅有。
白復此前聽說,道門有一種“道心種魔大法”,就能在道心中生出魔胎,鼎中生鼎。
劍聖裴旻曾告訴過白復,佛道同修,並蒂蓮花,長安還有兩人,一是白復的老熟人——白衣宰相李泌,另一個是王維王右丞。
但這兩人丹田所生兩鼎,皆為以鼎煉丹、延年益壽而已,從未煉精化氣,修煉用於武學的勁氣、罡氣。
白復冥思苦想,猜測丹田鼎爐的造化應該也跟巽坎兩鼎有關。
除第九鼎外,八鼎真氣皆與天地同源,日月同輝,天下萬法皆出自於此。
所以佛道兩門截然相反的武功心法才有可能相容幷蓄,水火相濟。如同乾坤兩卦,週而復始,生生不息。
除此之外,讓白復格外重視的是七十二部佛經,重視程度甚至高於武學秘籍。
空見方丈智慧如海,行事高深莫測,他將這些佛經和武學心法放在一起傳授,定有深意。
當年,空伽長老對佐藤瀨兵衛道:“少林七十二項絕技之所以要羅漢堂首座應許,是因為師父要先檢驗弟子佛法修為的境界,方才決定授不授予武功,授予何種武功。
否則,沒有佛法駕馭,執迷少林絕學,無師在旁關照,很容易走火入魔。”
往事歷歷在目,白復不敢大意。
白復不僅鼓勵鄉勇繼續唸誦佛經,自己也將這些佛經牢牢記下,每日必修一課,日日不斷之功。
與此同時,白復讓人抄錄全套佛經和《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令唐門弟子秘密呈送峨眉,交予緣空師太。
安頓好這一切後,白復開始傳功釋法。
根據陝州鄉勇這些年所習練的內功心法,白復將七十二絕技中對應的武功逐一傳給鄉勇精銳,再由這數十名精銳分別傳給村內族人。
武學心法,越古樸,越穩定,越持久,越接近於道;越精深,越奧妙,越難以修煉,越容易失傳。
易筋經乃是少林武學三大奠基之作之一,古樸久遠、博大精深,其蘊含的奧義,乃是天下武學的底層邏輯,與各路武學並不衝突。
白復以易筋經的第一重功夫為藍本,將其定為全軍將士每日必修之課,打坐吐納,修煉內力。
再從七十二路絕技中,精心挑選最適合戰陣博殺的幾路武功,化繁為簡,傳與川幫弟子和安西北庭的將士。
比如無相神腿、龍爪手、維摩詰身法中的功夫極其適合近身搏殺。一旦練成,貼身短打時,腳、膝、掌、指,渾身上下,皆為兵器。
醉僧地趟刀法專破騎兵,其中滾躺雙刀、滾龍鉤槍乃是鐵騎剋星。
步戰士卒,橫刀、鉤槍配合上圓盾,九滾十八跌,專砍戰馬四蹄。一旦數十人的地趟戰陣展開,即使對方是人馬皆披重甲的鐵浮屠,也不是其對手。
……
有了少林武功的加持,三軍將士武功突飛猛進,全軍的戰力再上一個臺階!
憑藉足以與叛軍精銳抗衡的絕對實力,安西北庭行營隱然有傲視群雄、氣吞萬里如虎的氣勢!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