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來西風裡,九天鵬鶚飛。困煞中原一布衣。悲,故人知未知?登樓意,恨無上天梯!
——《金字經·夜來西風裡》馬致遠〔元代〕
……
白複決定,待戰事稍緩,自己定要去少林寺走一趟,檢視究竟。
而當務之急, 是將這些心法和招式融合在一起,將少林絕學留存下來。同時,將此功夫傳授陝州鄉勇,儘快培養出一批武功精湛的戰士。
白復組織行軍司馬,將鄉勇口述的佛經和心法整理成文字,編撰成冊。
與此同時,白復根據心法,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招式一一對應, 繪成圖冊。
白復畫工精湛,所繪出的動作招式活靈活現。畫中武僧衣帶當風,表情神態惟妙惟肖,正是吳道子這一脈的畫風。
個別心法所對應的武功招式,白復也未曾見過。白復只能根據前後招式的連貫,仔細揣摩心法的精深奧義。
白復廢寢忘食,數月下來,將少林七十二絕技分門別類整理出來,彙編成冊,分為三卷。
第一卷,囊括了七十二絕技中的三成絕學,如須彌神掌、赤焰刀法、獅吼功、無相神腿、金剛伏魔拳法、一指頭禪、靈鷲鷹爪功、維摩詰身法、歸去來兮功等,從心法到招式,完整記錄下來。
第二卷記載的絕學不是少林原本,乃是修復後的秘籍。如般若掌法、龍爪手、摩訶指訣、醉僧地趟刀法等,只有完整的心法和部分招式。針對這部分絕學,白復根據其心法奧義,重新設計招式, 彌補殘缺的拳譜等秘籍。
第三卷是剩餘的兩成絕學,如達摩伏虎拳、五燈刀法、無念心法等,僅記錄了全套心法和零星招式。這部分絕學,白復知之甚少,甚至只聞其名。只能將心法記錄下來,留待後人參考。
最可惜的是少林武學中的至寶,以大藏經、易筋經、洗髓經為代表的三大內功心法,僅有易筋經留傳下來。
為區分此卷和少林原本秘籍,白復以大唐年號為名,將這套武功秘籍取名為《少林七十二絕學殘本·乾元卷》。
自從少林寺受辱,白復對少林心存偏見,本沒想再窺少林武學。
這次為往聖繼絕學,才不得不絞盡腦汁,重新梳理少林功夫。
編撰絕學殘本,即是對少林武學的整理,也是對自身武功的反思。這大概是離恨天之後,白復再次靜下心來,梳理功夫。
經歷過這些磨難, 白復格局恢宏,對武學的認識再上一層, 達到新一重境界。
編撰過程中,白復高山仰止,不斷感慨少林武功的博大精深,不愧為中原武學之首,這才放下門戶之見,虛心受教。
若拿易經來打比方,少林武功就是乾卦,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道門武功就是坤卦,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
佛道兩路武功,一剛一柔,剛柔並濟,乃得天道。
編撰完畢,白復雖未刻意修習少林七十二絕技,但少林武學印刻於心,瞭然於胸。
尤其是空見方丈教鄉勇們的打坐吐納功夫,乃是佛門至寶易筋經上的功夫。
白複本以為,自己多年修習的內功心法乃是道家的玄門內功,無法與少林心法融合在一起。
沒曾想,有了易筋經的加持,白復竟然能將少林七十二絕技的心法融會貫通。
更匪夷所思的是,白復丹田內竟然新鑄成了一座鼎爐,專門煉化佛門真氣。與此前道門的鼎爐遙相呼應,水火相濟。
巽坎兩鼎的真氣分守兩鼎,和睦共處,大有風生水起之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