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蓋三分國,名成八陣圖。
江流石不轉,遺恨失吞吳。
——《八陣圖》杜甫
……
這日軍陣演練,正逢十五,呼延鐵衣邀請白復等將領親臨現場觀戰。
唐夔親自主持武侯八卦大陣,演練防守一方;呼延鐵衣帶領安西北庭軍,負責進攻。
雙方人馬廝殺在一起, 犬牙交錯。一攻一守,相得益彰。雖互有勝負,但總體來說,安西北庭軍略佔上風。
此戰場面精彩紛呈,觀戰諸將紛紛讚許。
白復看完後,卻不住搖頭。
以白復對此陣的理解, 川幫弟子尚未領會到武侯八卦陣的精髓。
當年諸葛丞相途徑夔門天險, 頓悟到坎鼎上一幅山水圖的奧秘,從而創出武侯八陣圖。
白復一身絕世武功來自巽坎二鼎, 對鼎身上的圖案格外敏感。這些山水圖案蘊含著天地洪荒之力。
諸葛武侯在夔門天險見到了這幅山水圖的實景,醍醐灌頂,一窺天道。
武侯頓悟之後,用八卦陣圖將這幅山水圖的奧秘詮釋。
唐夔雖然按照《武侯神策》中記載的八陣圖,原封不動地操練,卻只能說,有其形,無其實,沒有充分把握住武侯八卦陣的靈魂,未將此陣的威力彰顯出來。
軍陣演練結束後,白復將唐夔等川幫將領叫到身旁,道:“諸位皆來自巴蜀,不知你們可曾見過武侯留在夔州的八陣圖?”
眾將領有人點頭,有人搖頭。
白複道:“我曾經到過夔州西南的永安宮。遠眺長江,江岸沙灘上,亂石滾滾,一片荒涼。
登上附近山巒, 俯視江灘。就能發現,這些‘亂石’其實不亂,而是縱橫棋佈,聚細石成堆,一堆一堆,整齊排列在河灘上。
隔空一數,‘亂石’共有八行,每行八堆,行間相距二丈,堆距八尺。若以兩臂合抱為一圍,每堆大小約有十圍,高約五尺。
聽當地老人講,這一帶江流迅急,尤其入夏以後,水勢浩大,怒號奔突,落入江中的木石即使大如屋舍,一夜之間也會被洪水沖走。
然而蹊蹺的是,雖然在夏天,這些亂石也被洪水衝擊淹沒, 入冬以後, 水落灘露,萬物都失故態,唯獨八陣圖的石堆卻依然如故,毫髮未損。
這堆亂石便是諸葛丞相留下的八陣圖!
諸葛武侯一生用兵,心血所聚,化成了這座陣圖,按照它行兵佈陣,雖千軍萬馬,衝突不破。
江灘陣圖,如今雖只剩些頑石,仍能抵禦急流駭浪,六百年來巋然不動,可謂神奇!
鄢道元《水經注》說,這堆亂石隱藏的秘奧,已經無人能夠深識。
設想,這堆亂石倘若僅僅是隨便擺放,沒有蘊含神秘巨力,這數百年來江水的沖刷早就讓其一團散沙、千瘡百孔了。
一堆亂石尚有如此力量,諸位按照《武侯神策》佈下的八卦大陣為何卻失了精髓?”
川幫弟子中很多人都去過夔州,見過這堆亂石。聞言,頗感慚愧。
白復對川幫弟子道:“你們可曾想過,諸葛丞相為何要在夔州河灘上佈下八陣圖,而不是將此圖布在益州成都?”
眾人紛紛搖頭。個別弟子游覽夔州亂石灘時,也曾經想過此問題,但答案難覓,最終不了了之。
白復看看川幫精銳中,有不少岷江幫、大江幫的弟子,對其問道:“你們都是操舟逐浪的好手,一定在夔門天險歷練過吧?”
眾弟子紛紛點頭。當年駕船之兇險,歷歷在目。至今回憶,仍心有餘悸。
白復娓娓道來,自己當年路過夔門的景象:
一進瞿塘峽口,兩岸懸崖迎面而來。壁立千仞,陡如斧削。。
此處兩岸斷崖相距不足百丈,河道狹窄,浩蕩江水被崖壁所阻,傾瀉狂奔。
江中幾座巨大黑色礁石,劍戟林立,與江水對撞,激起萬丈怒濤,咆哮如雷。
白復對眾弟子道:“江面之所以從一馬平川到雷霆萬鈞,原因就在於河床落差、河道狹窄、礁石嶙峋。
水還是那一江水,勢,卻已經變成千仞滾石之勢。
谷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