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周身關節內節節貫串,氣血鼓盪形成掤勁,骨節承力內斂而肌腱放鬆拉長,此為“骨升肉降”,俗稱“玉樹掛寶衣”。好像是骨架子支愣愣四面八方撐起,但是筋膜肌腱卻像柔軟的衣服一樣掛在架子上。
由於周身外軟內硬,如綿裹鐵,以此勁力防守,軟手相接,對方如觸敗絮,無從著力。鬆軟拉長的筋膜可以像皮筋線團一樣纏繞,化解對方的勁力變化。
倘若對方罡氣強悍,能夠侵入護體真氣,一旦觸及“玉樹”骨架,一身骨架可將承載的勁力傳導至地面,繼而生出反撲之力,甚至將對手反彈擊傷。
丹道內煉進入第三重境界,丹鼎初成,周身精氣從築基初期的氣血渾濁到後期精華沉積內斂。
周身氣血勃發,蟾月之光顯明,丹田火熱,兩腎如有湧泉沸水,口中玉液充滿,氣息帶動筋膜進入橐龠呼吸。
對於玄門弟子來說,這才算玄功初成,方能下山行走江湖。
天下門派,成千上萬,但能以正宗玄門心法開宗立派,統領本門武功的,才稱得上是名門大派。
這些名門大派中,又以少林、崑崙、峨眉等七大門派為首。
這些玄門功法乃是各大門派的立派之本,皆不外傳,軍隊中鮮少有士兵能得其內秘。即便僥倖得之,無三至五年純功難以達成。
這就是尋常唐軍將士單打獨鬥時,很難勝過江湖俠客的原因。
然而,安西北庭軍的兵源卻不同於折衝府的府兵。
安西北庭軍的精銳除戍邊漢人外,還有很多來自龜茲、于闐、疏勒和碎葉等西域諸國的胡人,出自崑崙、天山等西域大派。
其武功心法雖與中原武林不同,卻也有極其獨到之處,在某些方面甚至勝過中原武學。
除此以外,安西北庭軍中還有一部分被招安的馬匪。他們曾經是縱橫絲綢之路的悍匪,連當地昭武九姓的胡商都不敢招惹。
匪幫被唐軍剿滅後,一部分相對忠勇的馬匪被唐軍招安,成為邊軍的一員。
正是由於安西北庭軍特殊的將士構成,才被稱為虎狼之師,替大唐開疆拓土,威震西陲。
也正因為如此,當李嗣業將軍率領安西北庭行軍抵達鳳翔勤王時,肅宗親自設宴款待。
收復兩京後,其強悍的戰力令叛軍驚懼,也令朝廷警覺。
李嗣業將軍死後,朝廷不斷將荔非元禮、段秀實、白孝德等軍中高階將領調離至其他軍隊中。
……
尉遲驃騎挑事後,雖然兩撥人馬再未發生過沖突,但白復認為兩方要想化解矛盾,真正融合,只要一個辦法——以武會友。
對於武者來說,只有打的對手心悅誠服,對手才會真正地尊重你!
果不其然,幾場實戰下來,雙方勢均力敵,惺惺相惜。
步戰時,蜀山一脈的絕世武功讓安西北庭將士大開眼界:
如果說,西域功夫如大漠孤煙、長河落日,刀客一騎絕塵、七劍傲下天山。
那麼,巴蜀武功就是劍閣崢嶸而崔嵬,鶴飛不得過,猿猱愁攀援,夔門當關,劍仙橫絕峨眉巔!
馬戰時,安西北庭精銳悍勇無匹,將自身武功與馬戰完美結合,令川幫騎兵佩服的五體投地。
戰陣演練時,雙方攻守兼備,教學相長,各有收穫。
安西北庭軍的馬戰戰法從匈奴、突厥、吐谷渾等部落的戰術中演化而來,學自草原上的狼群獵殺之術。
與中原軍隊酷愛的重甲騎兵不同,他們更講究人馬輕甲,來去如風,千里奔襲,圍獵奇襲。
川幫弟子的戰陣除了唐軍傳統的步戰之法,如一字長蛇陣、二龍戲水陣等,還有時隔數百年,重現天下的戰陣——諸葛武侯八陣圖!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