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複道:“老狼,太原之戰,蔡希德將軍曾與史思明組成過聯軍。以你對史思明的瞭解,你認為此人會選擇拿哪座城池開刀?”
獨狼搖搖頭,道:“不好說。史思明此人狡猾詭詐,雖未學過兵法,但無師自通,似乎天生就是打仗的將才,就像草原上的狼王。我實在琢磨不透他會從哪裡下嘴。”
白複道:“不錯。草原梟雄雖然大多都沒讀過什麼書,但領兵打仗都有過人之處,遠勝一般漢軍將領。
原因就在於他們的軍事策略不是跟書冊學的,而是在草原遊牧生活中,跟狼群學的。如狼一般詭詐兇狠,卻又充滿智慧。”
猞猁兒、獨狼等人精神為之一振,等待白復的下文。
白複道:“安祿山當年在范陽囤積了大量的武器裝備和輜重糧草,鄴城之戰後,唐軍九路大軍和安慶緒所囤積的輜重糧草也盡歸叛軍。所以史思明的戰備物資並不短缺。
范陽刺殺後,追殺我們的叛軍士兵中竟然還有不少倭人武士。所以,我推測,保不齊扶桑、高麗、渤海等遼東諸國也在背後暗暗資助叛軍。
因此,叛軍的首要戰略目標不是南下搶掠,而是西進攻陷東京洛陽,然後再重演當年一幕,攻陷潼關,殺入長安。
故,叛軍不會南下進攻青州或兗州,而是會選擇西進。”
秀才好奇問道:“若是西進,首站應該選擇滑州或鄭州啊,為何是汴州?”
白復環視一笑,向猞猁兒問道:“有五個村落都有羊圈。有的村落羊圈並不牢固,但獵狗很兇;有的村落羊圈高大堅固,但村裡的人和狗都很怕狼。
如果你是頭狼,你會選擇襲擊哪個村落?”
猞猁兒笑道:“我會選擇怕狼的那個村落。”
白復反問道:“為什麼?”
獨狼道:“因為怕狼,所以狼群到來時,沒有人敢為了羊不要命!沒有了人和狗的看護,再高大堅固的羊圈也沒有用。”
白復點頭道:“正是。汴州守將許叔冀,我打過交道。睢陽之圍時,此人龜縮在江淮,拒不救援睢陽。
當年河南節度使張鎬就曾上疏警告過陛下,說許叔冀狡獪詐騙,遇到危難,一定變節。
兵法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我要是史思明,南下第一戰一定不選難啃的骨頭。否則一旦久攻不下,軍心就會動搖。
不戰而勝拿下許叔冀防守的汴州,不僅是軍事上的勝利,更是道統上的勝利。
結合“殺破狼”天象和各路讖言,足以證明天命不在李唐皇室手中。
鄴城之戰後,大唐損失慘重,多年積蓄的戰備物資丟棄一空,短時間內無力再次發動總攻,只能被動進入戰略防禦階段。
史思明只要在長安站穩腳跟,即便不揮師南下,也可以與李唐劃江而治,一統北方,重現當年五胡亂華之局面。”
秀才問道:“如果叛軍進攻汴州,不擔心遭到滑州劉展和鄭州李抱玉的兩翼夾擊嗎?”
白復一聲長嘆,道:“亂世時,刀把子才是官帽子、錢袋子。手底下有多少兵馬,就決定了你有多大的地盤和權力。
唐軍諸路節度使,有的是玄宗在益州時任命的,有的是今上靈武任命的,彼此各懷鬼胎,互不節制。河南道各戰區節度使尤其明顯。
若是以優勢兵力圍殲叛軍,這些節度使或許還能聯手。反之,不然。
史思明兵峰正銳,面對范陽十數萬虎狼之師,沒有人會傻的拿自己的人馬以卵擊石。
甚至有人暗暗期盼,借刀殺人,讓周邊唐軍被叛軍一口吃掉,自己好藉機擴大地盤。
這些人性中的蠅營狗苟,我在睢陽之圍時就已經深刻領教了。”
……
白復言之戳戳,眾人深以為然。
鐵錘興奮道:“秀才,將小白龍所言寫成數份鴿信。鷹眼,速將此鴿信送至光弼將軍手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