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的九位神祇:太一神、攝提神、權主神、招搖神、天符神、青龍神、咸池神、太陰神、天一神)
正月十一日,肅宗親自主持春耕大典,希望透過一系列的祭祀活動,挽回天命。
……
三人室內密議時,黃震譏諷道:“不採納李光弼將軍的建議也就罷了,竟然還迷信神靈巫蠱這一套,這皇帝老兒腦子裡究竟在想什麼?”
唐夔嘆道:“復哥兒此前預測的不錯,任由魚朝恩這閹人胡作非為,恐怕這次鄴城之圍凶多吉少。”
白複道:“除此鄴城的戰報外,各位兄臺是否注意到平盧軍的軍報?”
“平盧軍發生何事?”黃、唐二人急切問道。
白復將手上一封信函遞給二人。
原來,平盧節度使王玄志逝世後,肅宗派宦官前往慰問,安撫將士,並在軍中遴選王玄志之子為繼任人,準備把平盧軍的印信符節交給此人。
裨將高句麗人李懷玉勾結一眾將士,發動兵諫,誅殺王玄志之子,向欽差宦官推薦其表兄侯希逸為平盧軍軍使。
倘若欽差宦官不答應,就將其當場斬首。欽差宦官趕忙從命,向肅宗舉薦侯希逸為平盧軍軍使。
肅宗不知真相,欣然答應。朝廷遂任命侯希逸為平盧節度副使。
白復嘆道:“節度使竟然不是朝廷委派,而由軍中將士自己遴選。軍無軍紀,國無國法,朝廷再無威信可言。
《書經·周禮》說,君王能夠控制天下,是因為手握八種權柄:封爵、俸祿、賞賜、貶放、赦免、剝奪、免職,、誅殺。
如果把八項權柄拋棄,就會出現君不君、臣不臣的局面。
選擇戍邊將帥,乃是軍國大事。安祿山之亂,正說明邊軍主帥之重要,選錯一名節度使就會造成天下浩劫。
平盧軍一名小小的裨將為一己私利,犯上作亂,誅殺主帥,朝廷不但不嚴懲兇手,反而姑息養奸,任憑兇手團伙執掌帥位,這就是養虎為患,禍亂根苗啊!
若開此先河,三軍將士再不會互相倚仗,和睦相處:士卒就會虎視眈眈覬覦著他的長官,一旦不和其意,只就發動兵諫,夷滅其族。將校也會終日惶惶不安,提防部屬叛亂,一有苗頭,就會將下屬屠戮殆盡。
邊軍如此,國家豈能長治久安?藩鎮之亂恐怕要從平盧軍開始咯。”
……
三人唏噓感慨之際,唐歡匆匆趕來,扣門而入,道:“白少俠,這是剛收到的鴿信,您快看看吧。”
白復拆開一看,胸口吃痛,一屁股坐倒在塌上。
唐夔將鴿信接過來一看,原來是關於李嗣業將軍的軍報。
正月,李嗣業和郭子儀等將領圍攻相州,唐軍久戰,士卒疲倦,諸將皆未能建功,唯有嗣業將軍日夜皆不卸甲,帶領安西軍多次奮勇殺敵,在諸路唐軍中,軍功位列第一。
鄴城是久攻不下,李嗣業身先士卒,手持陌刀率眾攻城,沒想到被流箭射中要害,身負重傷……
三人對望一眼,心裡生出一種不好的預兆。
7017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