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愁千里路,自有到來風。
——《江行無題》錢珝(唐
……
這日天剛矇矇亮,大明宮的朱漆宮門緩緩開啟。
一人一騎,不等宮門完全推開,便從宮門中的縫隙中疾馳而去。
開門的禁軍士兵差點被烈馬撞到,只覺眼前一花,馬影一閃,騎手已經在數丈之外。
禁軍士兵剛嘟囔兩句,後腦勺便被長官敲打。禁軍校尉罵道:“還不噤聲!剛才出去的是青鸞公主,你的話要是被她聽見,不等軍法治罪,她一劍便將你斬囉!”
青鸞公主單人一騎,策馬狂奔,很快來到巴蜀會館。青鸞公主不等駿馬停好,從馬上輕身一縱,如同彩雲出岫,躍入館內。
白復正在書房臨摹顏真卿的《顏氏家訓》,見青鸞公主風風火火地闖進了,知道定有要事。否則以公主殿下的身份,不會如此失儀。
青鸞公主見到白復,眼圈一紅,終於哭了出來,泣道:“回紇葛勒可汗請求和親,希望父皇將我許配給他。”
白復一愣,道:“大唐和親不都是將宗室之女以公主名義下嫁嗎?怎會讓皇帝之女出嫁番邦?”
青鸞公主泣道:“都是張皇后的主意,她說平叛需要藉助回紇之力,需要一位真正的公主籠絡回紇可汗。”
白復一聽,便知道問題出在哪兒了。定是那張皇后覬覦李俶的儲君之位,希望將李俶同母胞妹青鸞公主趕出大唐,分化李俶在肅宗面前的影響力,以便為日後更換儲君埋下伏筆。
白復問道:“那陛下的意思如何?”
青鸞公主泣道:“父皇猶豫不決時,我姐姐寧國公主挺身而出,對父皇道,‘女兒先後嫁給滎陽鄭巽、河東薛康衡,最後都是寡居。可見女兒是不祥之人,不宜久居父皇身旁。青鸞尚未婚配,應該嫁個如意郎君,不要讓她承受象我一樣的悲哀。’
父皇含淚點頭,終於下旨由吾姐代我出嫁。”
說到這裡,青鸞公主泣不成聲。
原來,安祿山的叛軍攻陷長安時,青鸞公主第一時間得到訊息,出城逃難。當時,青鸞的姐姐寧國公主正在寡居,又高燒不退,皇族自顧不暇,誰也不管她,都只顧自己逃命。
青鸞公主雖跟寧國公主非一母所生,卻惦記著她,怕她落入賊手遭受羞辱,不顧情況危急,堅持把她接出來一起逃命。
寧國公主這一行人馬,全是皇族婦孺,行動遲緩。路上又遇到流民暴徒,把車馬搶奪了去。僅有青鸞公主武功高強,保住了胯下駿馬。
寧國公主本就大病未愈,再也走不動了,對青鸞公主道:“罷了,青鸞妹妹,你們先逃吧,我在後面自己慢慢走。”
青鸞公主堅決不肯。在兵荒馬亂的時刻,一旦讓不會武功的姐姐落了單,天知道會發生什麼。
青鸞公主讓出自己的馬匹,幫助寧國公主上馬騎行。自己則牽著馬,陪著寧國公主徒步行走,每天走一百多里艱難山路,
每到一個宿營地,青鸞公主就親自到溪邊提水,弄些柴火,親自煮飯,端給寧國公主吃。在青鸞公主無微不至的照顧下,寧國公主身體漸漸好轉,終於痊癒。可以說,如果不是青鸞公主照料,寧國公主恐怕早就死了。
所以在這關鍵時刻,寧國公主不顧個人安危,挺身而出,將妹妹青鸞公主護下。
聽到此處,白復對寧國公主由衷敬佩,心道:“李唐皇室的皇子,自己見過幾個,除了死去的建寧王李倓英武果毅,其餘皇子沒幾個有大出息。
沒想到皇帝陛下的女兒巾幗不讓鬚眉,雖然柔弱,卻有幾分偉丈夫的氣概!”
白復向青鸞公主詳細瞭解和親的細節,安慰了許久,將青鸞公主勸回皇宮。
青鸞公主走後,白復將孫氏兄弟和波斯將軍阿爾伯茲找來,將和親之事簡述一遍。
波斯將軍阿爾伯茲道:“回紇和親大臣葛邏支跟我有些交情。如白少俠有吩咐,在下願效犬馬之勞。”
白複道:“你替我送十車金銀珠寶給葛邏支,煩請葛邏支代青鸞公主殿下多多關照寧國公主。
公主殿下在異國他鄉人生地不熟,難免會面對不少苦難。關鍵時刻,還請葛邏支代為打點,見機行事。
倘若寧國公主將來能平安重返大唐,我願意再送十車金銀給他,重重酬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