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林甫那個老狐狸,醉翁之意不在酒。就是想透過聯姻白復,得到慶王的支援。
當時,李林甫權傾天下,饒是如此,白復也一口回絕這攀龍附鳳的機會,可見白復和李林甫仇深似海。”
肅宗仍不放心,問道:“白復殺掉宇文霸,可是因李騰空而起?”
李輔國道:“據臣所知,李騰空多次高調向白復示好。倘若宇文霸用卑鄙手段對其不軌,以白復的心性,確實有可能將宇文霸殺掉。
但如今,李騰空遁入道門,隱居在廬山修道。就算有過愛慕之情,兩人已無可能。
不過,有一事奴家也覺蹊蹺。”李輔國欲言又止。
肅宗瞅了一眼,道:“有什麼就說,不用顧慮太多。朕又不會怪你。”
李輔國略一沉思,道:“宇文霸和白覆在遊園春會上斗酒爭執一事,很多人都親眼所見。但白復殺掉宇文霸之事,並無人看見。事後,也沒有案卷記載案發情況。
捉拿白復的,不是六扇門的高手,而是由高公公親自出手。白復雖然武功高強,但也沒高到非要高公公親自出手的地步。此事太過反常,疑點重重。”
肅宗面色一冷,心道:“高公公和白復無冤無仇,身份天壤之別。要是沒有某人的旨意,他怎會親自出手?
慶王李琮臨死前,力薦五人輔佐自己,分別是榮王李琬、王忠嗣將軍、郭子儀、李泌和白復。
天寶十四載十一月,安祿山在范陽造反。父皇立刻下詔以李琬為征討元帥,高仙芝為副元帥,令高仙芝徵發河、隴兵募屯軍陝郡抵禦叛軍。
李琬素有雅稱,風格秀整,當時滿朝文武都對李琬平叛抱有希望。沒想到,下詔數日後,李琬忽然殂謝。李琬的意外薨逝,讓太子李亨心生警覺。
王忠嗣將軍一直被秘密關押,直到叛軍攻入長安,李亨才知忠嗣將軍死在離恨天牢獄。
翰林待詔李泌因看不慣楊國忠恃寵擅權,得罪了楊國忠,旋即被逐出京師,躲入嵩山,隱居避禍。
校書郎白覆被高力士擒獲,對外宣稱因謀殺千牛衛大將軍宇文霸,而被處死。
除郭子儀一直躲在朔方韜光養晦外,其餘四人或死或逐,沒有一個有好下場。
看似毫無關係的幾個人,在慶王李琮薨逝後,被逐一拔除。彷彿有一張幕後大網,在不斷消減自己的勢力,阻撓自己登基。
誰是織網之人,不言而喻。”
涉及某人,肅宗不願多談,換過話題,問道:“參白復的奏摺中,有軍方的嗎?”
李輔國翻了翻奏摺,道:“回稟陛下,這裡面有一大半是軍方的奏摺,這幫軍頭熬了一輩子,也沒立下幾件像樣的軍功,估計眼熱了。”
肅宗釋然,只要白復不和這幫將領攪在一起,他還是很欣賞白復的。
他還記得慶王李琮對白復的評價:“一旦‘殺破狼’之亂平定,天下太平,務必要奪去白復的兵權,馬放南山,切不可讓其繼續掌兵。溫柔鄉是英雄冢。讓白復做個富家翁就好。”
肅宗主意已定,對李輔國說:“把這些奏摺都拿給白復。同時,將其調離安西軍,調入戶部為官。”
“嗻”李輔國領命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