枯木逢春猶再發,人無兩度再少年。
——摘自《增廣賢文·上集》
……
白復恩威並濟,當夜諸路叛軍各奔前程。歸降的歸降,跑路的跑路:虎賁軍諸將歸降,季廣琛率部奔廣陵,嶽東湖率部奔江寧,馮季康率部奔白沙……永王叛軍數萬兵馬頃刻間逃亡大半。
永王聞之大驚,虎賁軍可是三軍精銳,更是自己起兵的家底,豈能有失!
永王忙派一隊親兵去追趕季廣琛。親兵們星夜疾馳,好不容易追上,永王親兵校尉道:“將軍,永王殿下許諾,只要將軍繼續輔佐永王,永王願意封你為平南王!”
季廣琛苦笑一聲,道:“永王大勢已去,再無割據江東的可能。
只因我還感念永王知遇之恩,才沒有掉頭反攻,一心只想歸順朝廷。倘若你們再逼我,可別怪我翻臉無情,配合唐軍剿滅你們!”
……
聽完親兵校尉的回稟,永王李璘一屁股坐在榻上,失魂落魄,彷彿從天上墜落凡間。
正在此時,只聽對岸喧譁,喊殺聲震天。
永王李璘登上丹陽城樓,只見江對岸點燃無數火把,沿江岸蔓延開去,長達數十里。
江面上隱隱綽綽,密密麻麻全是船舶,似乎千軍萬馬正在渡江。
薛鏐戰戰兢兢道:“殿下,唐軍狡猾詭詐,此前一直暗稱兵力不夠。按照火把人數計算,唐軍應有十幾萬大軍。”
話音未落,探馬接連來報,部分唐軍已經渡河,丹陽城西和城東也有大軍集結跡象,看樣子今夜唐軍就要大舉進攻。
永王親信大將高仙琦急道:“殿下,咱們快走吧,再不走唐軍就圍城了!”
永王李璘嚇得魂飛魄散,來不及收拾細軟,帶著親兵衛隊連夜逃出了丹陽城。
……
唐軍中軍大帳中,斥候來報:“稟三位大人,永王已經帶著殘部,棄城而走,向南逃竄。
現在的丹陽城,四門洞開,留守官兵已經放下武器,歸降我軍!”
韋陟、高適和來瑱三位節度使對望一眼,哈哈大笑。不費一兵一卒,就拿下丹陽城,如此功勞,奏報朝廷,必有重賞。
原來,白覆命唐軍將士夜晚發動攻勢,江北大軍虛張聲勢,人手持兩隻火把,並靠近江水。在水面的映襯下,彷彿四把火炬熊熊燃燒,場面壯觀,軍形浩蕩。
同時,白覆命歸降的叛軍無需渡河北上,而是埋伏在丹陽城西和城東。一見江北火起,立刻舉火呼應。
就這樣,唐軍立刻變出數倍於叛軍的軍隊,成為嚇垮叛軍的最後一根稻草。
得知永王遁逃,李成式立刻命部將趙侃渡江追擊。
永王親兵衛隊所騎皆是大宛良馬,馬速極快,趙侃追擊不上。
眼看著即將逃出生天,永王長吁一口氣。親隨遞上水囊,永王李璘勒馬,舉起水囊,拔掉瓶塞,仰頭就灌。
一滴水還未入喉,就聽“嗖”一聲,一支勁箭洞穿水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