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復奇道:“整個故事,沒看出老人傳授張良兵法啊?”
徐太傅道:“兩人見面如同弈棋,讓我們來複一下盤:
老人第一招:讓張良撿鞋。
張良可以選擇不去撿鞋,把老人當瘋子,揚長而去。張良何等聰明,始皇帝全國通緝都抓不到他,怎會有個老人無緣無故折辱他?張良回應一招:給你撿。看你如何應?
老人再來第二招:履我。給我把鞋穿上。
張良心想,撿都撿了,就乾脆按老人的要求,膝跪於前,恭恭敬敬地幫老人穿好。再看他何意?
老人使出第三招:非但不謝,反而仰面長笑而去。
張良呆視良久。知道老人必有深意,留在橋上等候。
老人使出第四招:走出裡許之地,又返回橋上,對張良讚道:“孺子可教矣。”
兩人如同高手過招,鬥智鬥勇。幾番較量下,老人完勝,張良完敗。張良這才心悅誠服,甘心拜師。”
白復越來越好奇,問道:“過招我聽明白了,但傳的是那條兵法?”
徐太傅一笑,知道自己的目的達到了。他徐徐說道:“要麼不忍,要麼一忍到底!”
白復楞在當場,凝思片刻,沮喪道:“道理我明白,可是在當時情況下,我忍不下去!”
“忍無可忍,無需再忍!”
徐太傅取過紙筆,邊寫邊講,質問道:“你既然抓住李木生的脖頸,為何那一拳不打下去?”
白復支支吾吾道:“因為…因為我惹不起!李相權傾天下,我擔心一拳下去,後果不堪設想。”
徐太傅哈哈大笑,道:“你倒夠坦白!”
笑畢,徐太傅視線再次回到白復身上,目光深邃,道:“兵法雲:敵人越強大,敵人的敵人越多。李相越是權勢滔天,他的政敵也越多,對手也更強大。你這一拳打下去,雖然和李相結了深仇大恨,但也旗幟鮮明地表明瞭立場,更堅定了李相的政敵拉攏你的決心。
這件事,你理直氣壯,他理虧心虛。李相權傾天下不假,但並不能隻手遮天。把事情鬧大,告上金鑾殿,官司打到天子面前,也有人為你說話。
況且,公開鬧翻了,也不是全無好處,李相將來想誣告陷害你時,就會擔心授人以柄,反倒會有更多顧慮。你則更加安全。”
白複眼睛一亮。
徐太傅覺察到了白複眼中的光芒,接著質問:“反過來,你這拳沒有打出。李木生會感激你放過他嗎?你錯了,你捏雞一樣揪住他的脖頸,就已經在眾人面前羞辱了他,這樑子就已經結下了。
你收拳不敢打,蛇鼠兩端,後患無窮。貽誤戰機不說,反倒暴露了你的弱點。給李木生窺探到了你內心的膽怯。他這才有恃無恐,反咬一口,上門來抓捕你。”
白復聽到這裡,恨不得抽自己兩個嘴巴。白復放過李木生後,一直悔恨。恨自己膽氣不足。現在想來,膽氣不足,皆因智慧不夠。
……
“要記住,‘敵人越強大,敵人的敵人越多。’熟用這條兵法,行走天下,就能以弱勝強,以小博大!”
徐太傅循循善誘,給初來乍到的白覆上了長安的第一課。
......
將徐太傅送上馬車時,白復念頭一閃,問道:“張良怎知,老人穿鞋走了以後,還會回來?老人又怎知,張良一定會在橋上等他?”
徐太傅哈哈一笑,道:“兩人都是當世高人,沒有這個智慧,那‘下邳拾履’就不是一段佳話,而是一個笑話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