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我雖在下土僅僅是海洋,還是明白,要維持青制,必須展開大規模建設,又要準備遷移人口工具、鐵軌相應物資和建設、湘州西部殖民區重鋪鐵路線……都是繁雜事,現在怕是原材料接不上去了。”
葉青握著她們的手,只是一笑,漫聲說著:“青制是制度,和工業並無直接關係,只是沒有仙道工業,青制只有延長國祚之效了。”
說著,想起了自己某段歷史上記錄,話說某位皇帝,四歲被封封齊王,八歲登基為帝。
此國尚沒有統一天下,人口不過千萬,實際編戶控制才五百萬,皇帝個人青黃,龍氣才是白紅,這是國家根基不穩。
以後漸漸推行淡青之制,十四歲解決大將軍,貶到朝鮮,留著中原的族人都失去官職並且打散。
二十九歲統一天下,皇帝個人純青帶紫,龍氣正紅。
六十歲駕崩,皇帝個人接近淡紫和紫,龍氣淡黃帶紅,鼎盛時龍氣淡黃。
以後到朝廷滅亡前七年,朝政才變得有名無實,都城被破後,末帝逃往漠北,以都城被破為結束年,國祚總計484年。
制度是淡青,但是龍氣最強就是淡黃,而達不到七金三青的極限色,何也,沒有工業革命,農耕社會最高就是這樣,只有延長國祚之效。
“正常農耕社會來說,困難是不小,要不無論是蔡朝皇帝,還是魏王,都是雄主,會讓我佔到多大便宜?”
“無論是蔡朝,還是魏國,在冊封藩國開疆上非常有經驗,它的條件都是歷次成熟積累,和你們推論的類似,不過你們不必擔心……”
“就算受到重重壓制,青制也有很大作用。”
“再說,仙道工業,其實是壓制不住。”
葉青非常清楚工業革命需要的人口數量,地球英國和法國工業革命時總人口就1000萬這個級,就足以完成早期工業,但覆蓋幾乎是全球性。
當魏王要求成本提供農具和武器時,葉青幾乎迫不及待就答應,這樣的自動開放市場,能不答應?
一直閉關自鎖也就罷,開放之後再想關回去,可就難了!
“湘州實際上人口密集,本來遷移的二百萬人,不能迴歸湘州了,哪怕我們實際控制湘北湘中。”
“一方面騰出這樣多人口,農業上就有更多田地分配給農民,獲得他們的支援。”
“一方面這些流民,正好是工坊的必須。”
“工坊只要普通流民就可。”
葉青思索著說:“湘州文化薈萃之地,私塾遍地,文風浸染,民眾多多少少都認識點字,這比應州當地農牧民好用的多,現在流民都直接拿糧食誘惑到應州,一經培訓就是合格工人,慢慢磨礪兩個月就是熟練工。”
“說到底還是人口太薄啊,別說跟下土漢室現在一億人相提並論,就算是跟北魏四千萬人口都沒有辦法比,應州戰後只剩七百萬人口,吞併湘北三郡後達到一千萬,湘中三郡是一千一百萬……連上自湘南或別州收集的流民,有一千二百萬。”
“一千二百萬人口算穩定了位格。”
成就仙人後,葉青在地面戰爭生存壓力減輕許多,目光關注仙戰,考慮不再是一兩年的時間單位,而是五年十年的單位,短期利益少點可以忍,只要能不停步就可以,因時勢的遞推不是一朝一夕。
說到這裡,葉青突一笑:“其實現在應州,並不算是青制,與蔡朝撕破了臉皮,也罷,那就完全換個官制。”
“推行了青制,整合了資源,再考慮怎麼樣發展仙道工業罷。”
“最關鍵的是,我還在等待機會。”
“機會?”
“是啊,我解決了應州的外艦,現在一片太平,但你們難道忘記了,別處外域進攻,還是如火如荼。”
“天庭封侯令,最根本處就是認為朝廷不能處處兼顧二百州國,所以才令蔡朝集縮,保住中樞,又把地方上對付外域的責任,交給州侯。”
“現在蔡朝收權,是佔了君臣之份,天庭也不會多話,可這樣一來,就同樣承擔起了對付外域的主要責任。”
“而且此時還集重兵封鎖我,別處就薄弱,一旦有州被外域攻破,黑化了洞天,就變成了外域的根據地,到時,蔡朝怎麼對天庭解釋呢?”說到這裡,葉青一哂,淡淡的一笑。
到了這步,其實前世的預知已經差不多用盡。
現在預知只有三件大事了,其中就有黑帝和青帝隕落事件。
可除了這三件大事,時到今日的地位和勢力,別的又有何懼?
離得歷史就什麼都不會,那只是標準庸碌之人罷了。
當車隊真正踏上官道,就專乘去往南廉山的火車專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