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919章:李淵摔死了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919章:李淵摔死了 (2 / 2)

楊集心下了然,隨口問道:“李淵家是不是派人來了?”

楊奕說道:“來了,來的還是獨孤老夫人。不過她和李建成、李孝恭見到府裡閉門謝客,只好回去了。”

“你去忙吧!著人通知下太妃。如果我過了用膳時間未至,讓她們先用膳,不必等我。”

“喏!”楊奕應聲而去。

楊集交待完畢,頭也不回的走向燈光明亮的議事堂。

郝瑗和魏徵坐在茶案前說話,一見楊集入內,連忙起身相迎:“大王!”

“坐下說!”楊集擺了擺手,坐在主位之上。

郝瑗見朱粲關門退出,便坐在茶案前,給楊集斟了一杯茶,低聲說道:“大王,李淵死了,死在朔方郡和延安郡交界蘆子關。”

楊集心中有所預料,但是聽了確鑿的訊息,準備端起茶杯的手還是僵了一下,他將目光看向郝瑗,問道:“李淵是怎麼死的?”

這事是他派人做的,但是這麼快卻是相當意外。

李淵所在的朔方郡與南方的延安郡接連在一起,接連兩郡的是連綿不絕、東西走向的白于山山脈,這座大山東西狹長、南北又尤為寬闊,山勢較高,山脊起伏不定,南北麓呈不對稱狀,其中南麓又比北麓溝谷切割強烈,以至於懸崖峭壁無處不在。

北周到隋初期間,突厥汗國空前強大,也幸虧這座白于山阻擋了南北方雙方的溝通,不然北周、隋初時突厥大軍隨時都能縱兵洗劫包括關中在內的雍州南部。不過凡事都有兩面性。白于山當初是阻擋突厥鐵蹄南下的天然屏障,但隋軍反攻突厥汗國的時候,想要透過白于山北上,卻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兒。

楊堅打得突厥汗國大可汗跪下求和之後,他為了以後方便反攻,讓人在白于山山脈的土門山修了蘆子關。土門山南北狹窄,東西兩側峙立如門,中間是自北向南的杏子河、自南向門的西蘆河的分水嶺,而蘆子關所在的地方因為形若葫蘆,故名蘆子關。

之後再以蘆子關為中心,沿著兩條河往南北修官道。

楊集見此地戰略位置重要,索性讓天門雍州分堂負責人宋正本在兩郡各設一個分部,並設在飛禽傳書收發點,其中朔方分部負責人是十六將裡的楊火。

前天斷定刺殺案乃是李竇氏所為後,楊集便決定給嫁禍於己的李家來個慘痛的教訓。

寫信給元家、彈劾李淵只是報復的一個方面,另一方面就是讓楊火擇機做掉李淵。當然不是刺殺,而是利用時間差,製造意外。

而李淵在收到京城訊息、朝廷信使抵達朔方之前,基本上沒有什麼戒備心和防範心,楊火要是用意外的方式把他無聲無息幹掉,那麼李淵的意外身亡就是意外,結果也不會鬧得太大。

這道飛鷹來傳的命令是昨天清晨所發,而且還要經過大興轉發去朔方,所以楊集以為要過三五天時間才有佳音傳回,萬萬沒想到現在就收到了。

“大王,李淵是摔死的!”郝瑗給出了一個答案,然後詳細的介紹道:“朔方地廣人稀,雖然治下有三個縣,但朝廷上次清查戶籍之時,全郡總戶數只有三萬一千六百七十三戶;要是再算上不在官籍的胡人、流動人口、軍隊,全郡總人口不足二十萬,所以朔方是一個十分徹底的下郡。而這些人口分佈巖綠、寧朔、長澤三縣,自有縣官管理,且有很多人過著遊牧的生活,故而郡級官員基本上沒有什麼事。”

“而李淵是一個以善射而聞名的人,他酷愛打獵,平時又沒有多少公務,便時不時的帶著他的侍衛隨從狩獵、圍獵。今天他帶一隊侍衛去了蘆子關一帶。”

楊集默然點頭,秋冬時節雖然有很多食肉動物都冬眠了,但是老虎,以及梅花鹿、野牛、野羊、野兔等食草動物卻不冬眠,而且冬天萬物凋零,林中視線極好,而且又沒有毒蛇毒草,所以秋冬向來狩獵的好時節。而下雪的時候,飛禽走獸如果在雪地裡覓食,眼神好的人一眼就能得出是什麼動物。以李淵對狩獵的喜好、又沒有什麼事做,怎麼可能不出去狩獵?

郝瑗眼中露出一抹狡黠的笑意,又說道:“蘆子關一帶溝壑、山澗極多,但是澗邊被大雪壓倒的樹木再被大雪覆蓋,一眼看過去,就如平地一般,獵犬身體輕、迅速快,它們順著我去的屎尿的氣味追過去,自是無妨,但騎著馬的人卻不行了,一旦踏上就陷了下去。”

楊集聽懂了,他呵呵一笑道:“我明白了,李淵就是認為橫跨山澗的覆雪樹枝是一大片平地,所以沒有戒備的踏上,然後就這麼摔了下去了?”

“正是如此!”郝瑗笑著點頭,繼續說道:“不止是他一個,還掉了十多名隨從。”

“那可真遺憾了!”楊集明白這是楊火等人做出來的陷阱,獵犬聞著他們傾倒的動物屎尿追,人又跟著獵犬追,不掉下去才有鬼了。

李淵如今是死於“意外”,當地官員又知道他喜歡狩獵,再加上他死於昨天。而前天元壽父子遇刺身亡、昨天才破的案、今天才定的罪,包括李淵在內的朔方官員都接不到洛陽的訊息,所以大家本能的認為這是意外。

事後,朝廷或李家哪怕是派人調查,也會因為蘆子關的人云亦云,定性為“李淵死於意外”。

想了想,楊集又問道:“那後來呢?蘆子關及當地官員有什麼反應?”

“後來?”郝瑗頓了一頓,說道:“蘆子關有五百守軍,守將接到李家隨從求助,便帶著全體士兵搜救,當地官員並沒有其他的想法;即便是李淵的隨從也認為是意外。”

數百人在山澗左右搜救,對於證據的破壞顯而易見,楊集聞言,便不說話了。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