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897章:大半天下盡在楊集手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897章:大半天下盡在楊集手 (1 / 2)

前殿的左書房中,楊集和郝瑗、魏徵、劉孝孫、李玄道悠閒的坐在茶几前喝茶。

此外還有新人房彥藻。房彥藻是王府裡的參軍事,他和房玄齡是在江陽盧氏的府上主動來投,而後又被楊集派去了百濟,所以他與楊集等人不是很熟悉,不過楊集卻知道他在史上是李密最厲害的謀主,其才智本事實際並不弱於房玄齡,遺憾的是李密的“大魏”山頭太多,各個山頭的首領各有心思、戰時總是拖後腿,所以他們敗得那麼快。

至於同樣是參軍事的房玄齡,並沒有入朝,戰後他就回家籌備完婚事宜去了。

魏徵提起火爐上的水壺,動作嫻熟的洗茶、泡茶、分茶,動作熟練,看他行雲流水般的韻律,便覺有一種凝神靜慮的美感。他對火候的掌握得恰到好處,如是與人鬥茶,甘拜下風者不知凡幾。

楊集端起胎質潔白、釉面光潤的白瓷茶杯,看了看翠綠的茶湯,輕輕的啜一口,一股清新甘醇的滋味縈繞在口齒之間。他放下茶杯,向魏徵說道:“玄成好像擁有水火靈根,對於水火有一種特別的洞察力,你釀製的葡萄酒、泡的茶,都是與眾不同。”

魏徵釀造葡萄酒的技術很高,就連來自西域的葡萄酒大師都要請教他,然而同樣的技術、同樣的葡萄和水、同樣的地方和時間,但是別人釀造出來的酒就是不如他好,你若要問他為什麼,他說感覺到了,就會進行下一步。

具體是什麼,他自己也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他釀灑的時候,全憑感覺操作,而感覺這種玄幻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說不出、寫不了,只可意會無法言傳。而別的釀酒師沒有魏徵這種特殊的天賦,其所釀造出來的酒漿自然沒有他的好。

酒如此,茶亦然!

他泡的茶,也比別人好,也是憑感覺。

“天賦如此,沒辦法!”魏徵頗有得色的放下茶壺,開起了玩笑:“若是大王給我放幾年假,定能釀好也足夠大王使用的好酒。”

王府屬官分為文武兩大體系。比起文官體系,武官體系權力、職責更重大,只因親王府、公主府和東宮一樣,都有屬於自己的軍事系統。東宮是十率,而親王和公主是六護軍,名字分別叫左一府、左二府、左三府、右一府、右二府、右三府。每府的私軍兩千人,這也就是說,楊集有一萬兩千名親兵的配額。

六護軍各府配有一名正護軍、兩名副護軍、四名左右統軍,長史和司馬,而編制和朝廷軍隊一樣,分別是千人營、兩百人團、百人旅、五十人隊、十人火、五人伍。

只不過朝廷設定的各個“小朝廷”的體系雖然很完善,合法,但是除了東宮以外,各個親王和公主的屬官體系基本上都不滿員,尤其是那六護軍統御的一萬兩千名親兵配給,誰都不敢當真養那麼多。但是儘管親王府和公主府的編制不滿,朝廷每年還會按照屬官體系、軍隊體系,滿額的給各府發放俸祿,所以楊集從出生到現在,一直依法吃空額。

而衛王府的編制雖然不滿,可六護軍還是存在的,楊集的親兵就是屬於這個體系之中。另外還有一些所謂的院護、家丁、僕從實際也是親兵,但又不能明著表現出來,所以日常管理很複雜、很麻煩。

衛王府的文官體系之首以長史凌敬為主,他的品級是從四品上,主管府中各類政事要務。武官體系以司馬郝瑗為主,他的品級也是從四品上。兩人之下,各有兩名從四品下的從事中郎,而魏徵便是武官這邊的左從事中郎,他的職責是協助司馬郝瑗管理府中軍事要務。

楊集以一種“我看穿你了的模樣”看向魏徵,冷哼一聲道:“想偷懶是吧?做夢去吧你。”

楊集所認識的魏徵其實是一個非常幽默風趣、開朗的人,一點都不迂腐,而且對靈活多變的用兵之道非常有見解。如果他是一個古板的偽儒,怎麼可能跑去釀酒?如果他迂腐古板,豈能成為李建成的謀主?豈能建議李建成先下手為強宰了李世民?

史上之所以變成那個古板的人鏡,極可能是他的主公李建成死了以後,自己又面臨著被天策府集團弄死的風險;而到處得罪人的錚臣孤臣的角色,既能自保、又能罵李世民給自己和故主出氣,所以魏徵便走上了不近人情、卻又符合李世民所需的“人鏡之道”。

魏徵聞言,頓時做出一副驚恐的模樣,端起面前杯茶道:“竟讓大王看出來了,喝杯茶壓壓驚。”

眾人哈哈大笑!

房彥藻亦是大笑,他算是“初來乍到”後來者,與楊集及這幾位都不太熟悉,本來還是有些拘謹的,可是經此一鬧,他那繃著的心絃亦是一鬆。

這樣的氛圍,他很喜歡。

鬧了一陣,郝瑗看了看楊集從皇宮帶來的署名‘張衡’的訪冊。訪冊的內容形式有兩種:一種是中樞在進行年終考核之前,先行羅列一些官員名單,決定對其重點巡察、暗訪;另一種是考察之後,冊子之上詳細記載被巡察官員的政績,以及中樞對其做出的評語。

今年的年審剛剛開始,而地方的考評還沒上交中樞,那麼眼前這一份訪冊,自然是朝廷將要進行重點巡察的官員名單了。

他向楊集問道:“大王,這次年終稽核,應當要罷黜不少官吏吧?”

說到正事,所有人都斂去了笑容、坐正了身子。他們雖然拿著朝廷的俸祿、吃上“公家飯”、品級也高,可本質還是楊集的私人幕僚,並沒有上朝商議國政的權力,類似於沒有實職的爵官、勳官、文武散官。這也讓他們對朝廷決策的瞭解,要比上朝的職事官晚一些時間。

“這是肯定的!”楊集給出一個確定的答覆,接著向眾人解釋道:“聖人將今年年審、精簡軍府到了一起,一方面是因為荊州地斷官府和南方水師勾結做桉、勾結犯罪;另一方面是我們出征、聖人巡至太原之時,那場出現在雍州的激烈動盪。兩者的共同點是軍政勾結、協同為匪、禍害地方。所以遠比往年複雜和嚴格,軍政結合來查,最後落馬的文武官員,自然也比往年多。”

郝瑗又問道:“大王,涼州軍政也在考評之列吧?”

“正是!”楊集點了點頭,說道:“我們的敵人實在太多了,又很會折騰,使得八成以上官員都不希望我當朝官。然而讓他們既噁心又無奈的是,我在涼州積累了幾年的軍功、積累了幾年的執政經驗,此番又立了滅國大功歸來,所以聖人加封我為議事堂宰相之舉,他們實在是沒有辦法反駁、實在是沒辦法反對。”

郝瑗等人笑著點頭,楊集說的這些,便是他常年積累的好處,就楊集目前的情況而言,他差的只是微不足道的年紀小,餘者全都讓人挑不出半點毛病。

楊集後臺硬,便走了積厚薄發之道;而衛王繫上下又因為有他這麼一個強大的大後臺,也都走上積厚薄發之道,只要大家能力強、積累多、資歷足,根本就不怕沒有升遷機會。此道雖好,但如果是換成了沒有後臺的人,幾乎是一條行不通的死路。

“我們的政敵奈何不了我,便從涼州軍政入手。只要涼州存在塌方式的貪腐,那我這個涼州牧肯定要負全責。朝堂諸公、各大勢力代表正是因為這個心思,便默契的決定重點考察涼州。”楊集說道。

“想法雖好,然而他們的夢想註定成空。”魏徵冷冷一笑,向楊集拱手一禮道:“大王,涼州州牧府下轄會寧、金城、枹罕、臨桃、澆河、武威、張掖、敦煌、鄯善、且末、尹吾、西州、庭州十三郡;西海都護府所轄西海、河源、甘泉三郡也在涼州州牧府之下,甚至就連大湖區都護府也由涼州代朝廷監管。”

“在這廣袤的地域之內,一定有害群之馬,但我認為害群之馬絕對不多、級別絕對不高,而這些害群之馬的存在,非但影響不了大局,反而讓涼州軍政變得十分合理。”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