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550章:楊廣亮劍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550章:楊廣亮劍 (1 / 2)

“趁諸位都在這裡,我有一事也宣佈一下。”楊廣沉吟半晌,說道:“前朝大象二年(580)年,前朝遵照古制,在地方上執行州、郡、縣三級制,其控制的周、齊兩地計有211州、508郡、1524縣。但是一個州、一個郡往往只轄一至三個縣,許多州縣、郡官實際並不理事,但這兩個額外機制的存在,使地方官制體系龐大,嚴重的增加了朝廷與百姓的負擔。”

“先帝為了減輕朝廷和百姓負擔,於開皇三年(583年)採納民部尚書楊尚希‘存要去閒、並大去小’的建議,對大隋控制的州、郡、縣進行撤併,改州、郡、縣三級為州、縣兩級。統一全國後,又將州、縣兩級制推行於南方。最終,完整的大隋擁有190個州、1255縣。同時,裁汰了大量的冗官,魏晉南北朝濫置州、郡、縣的情況至我大隋不復存在,此舉節省了朝廷的開支、提高辦事效率,也減輕了百姓負擔。”

“衛王出仕以來,為我大隋開疆拓土;先於西部拿下尹州、庭州、鄯善、且末、西州五州;去年又在東北,拿下了漠州、遼州大部,便是奚族的土地,也在不久之後,將徹底併入大隋版圖。在南方的交州,盧國公劉方為我大隋拿下了愛州、驩州、蕩州、農州、衝州五州。如此算來,我大隋增加了十二個州,現在計有二百零二個州。”

“二百零二個州看似極少,然國土累計起來,卻是廣袤無垠。面對這廣袤無垠的國土,朝廷中樞無法同時高效管轄和監督。而一些偏遠州縣官員辦事效率低下、不作為不說,還會因為朝廷監督不度不足,滋生了‘山高皇帝遠’、‘我是皇帝’等不法念頭,繼而開始貪贓枉法、為非作歹;由此發生的勾結商人、地方豪族欺壓良善之事,時有發生,使百姓對朝廷好感消耗殆盡,長此以往,怒到極致、忍無可忍的百姓必將群起反抗。”

眾臣默默點頭,皇帝的話大家能夠理解,他不是說哪個派系、哪個地方、哪個地方官員在行不法之事;而是陳述當前存在事實,以及制度上存在的巨大漏洞,不可等閒而視。

做完開場白,楊廣開始說計劃:“有鑑於此,所以我決定效彷漢武帝,在州以上設定監察州,使地方級別恢復成州、郡、縣三級;縣之下,仍是鄉、裡兩級。”

“監察州類似於州牧府、大中總管府、尚書省行臺,統籌轄下各郡軍政事務,官員也會按照御史臺、三省六部二十四司的標準配置,不過比起時有時無的州牧府、大中總管府、尚書省行臺更為完善,州官則是現在的刺史、長史、司馬等。親王出仕刺史時,則以州牧名之,以示尊榮;郡王、嗣王及其以下爵官擔任刺史時,皆為刺史名之。”

“至於現在的州名,恢復成耳熟能詳的古郡名、或古國名;郡官更名為太守、郡丞、郡尉、郡正等;縣名和縣官不必更變。西京和東/京特殊,則以府名之,日後西京官名是京兆府、東/京官名則是河南府。”(注)

至此,楊廣設想中的州、郡、縣、鄉、裡五級制,已經大致的陳述完畢。

楊集見到楊廣都說完了,可是其他人卻在默不作聲的思考著,便把一些常見的問題擺了出來,好讓大家更方便思量:“也就是說,地方將會形成州、郡、縣、鄉、裡五級?”

楊廣很滿意楊集的捧跟,微笑道:“正是這五級!”

楊集又問:“但不知聖人打算設幾個州?”

“其實就是現在的十四個大總管府,轄地不變、州治也不變,簡單來說,就是把戰時設、平時撤的大總管府形成定製。此十四州自西向東、自南向北,分別是涼、雍、益、梁、並、豫、荊、交、幽、冀、兗、青、徐、揚。”楊廣見大家都在默默聆聽,續道:“涼、雍、荊、揚、交五州轄地廣闊,隨便一個州,都比累計起來的兗、青、徐廣闊;但是州的設立、職權職責的劃分和明確,以及州名變郡名的初期,中樞和地方只怕都會混亂和動盪一陣子,所以我認為州郡縣三級制設立初期,不宜打亂現有的轄地範圍。至於監察州增減與否、轄地增刪與否,日後視實情來辦。諸公以為如何?”

“聖人英明,臣無異議!”循序漸進是非常英明的決定,眾臣自然沒有反對的理由,紛紛拱手說道。

“單獨由我一個人說,不僅無趣、還容易造成疏漏,現在問題越多,日後的麻煩和錯誤就越少。”楊廣笑了笑,頗為輕鬆的說道:“諸公若有什麼疑問疑惑,但請一一道來。”

楊廣受楊集影響極深極大,變得沒有那麼武斷了;哪怕他在朝堂上固執的定下某項政策,事後也會召集重臣對話,說明自己用意、深意。

這種“民主”的作風,不僅讓他獲得好名聲、讓重臣有存在感,最重要的是少犯錯誤。而這種“群策群力”所帶來的好處,又讓他更加重視“群策群力、各抒己見”,形成了一種良性迴圈。

當然了,那些見不得光的齷齪事,肯定不在此列。

“聖人,州官權力極大,容易出現挾民自重、擁兵造反養匪自重等狀況,這也是總管府戰時設、平時撤的用意所在。”蘇威拱了拱手,問道:“聖人,老臣想問的是,朝廷如何防止州級官員?”

“州和郡縣一樣,執行先帝定下的三年任期制;原則上,官員任期一滿,要麼升遷,要麼平調他州。有品級的官員,一律由朝廷任免,禁止地方官員就地錄用僚左;而且每年都要由吏部進行考核,以決定獎懲、升降。”楊廣說的這些政策都是楊堅時期制定,雖然因為交通不便等問題,使這些政策在很多地方、很多時候無法執行到位,但確實有效的避免了一些事端的發生。

“對此,我有不同意見。”楊集說道。

楊廣一擺手,道:“講!”

“我要說的是三年任期制,這項制度非常好、無可挑釁,但時間實在太短了!”楊集說道:“邊州路途遙遠,上任的官員總是因為交通不便、天氣不好、水土不服等意外,不能及時上任、無法及時履職。有的人接到任命以後,甚至走了大半年,方才抵達履職的地方。一來一回,光是花在路上的時間就有一年多時間,剩下的一兩年,又能做出什麼政績來?”

“我認為三年改成五年比較合理,如果朝廷擔心地方官員狼狽為奸,可以把上任時間錯開。比如說現在的州,頭一年初換刺史、第二年初換通守、第三年初換主薄、第三四初換長史、第五年初換司馬。該州各縣縣官亦是如此,不過時間則是調整到中期或年末。總之,就是別讓五大主官、州縣主官相處太久,免得他們聯手作桉。”

楊廣等人聽得面容潮紅,如飲美酒、酣暢淋漓。

大隋官制耗盡無數精英的心血,這才走到了今天這步,精英們在官制這方面早已江郎才盡;哪怕他們明明知道不完美、有漏洞,可究竟是哪裡不完美、哪裡有漏洞,但他們死活都說不出一個所以然來。所以楊集這兩個很尋常的方法,卻顯得十分珍貴。

蘇威面容振奮的高聲道:“聖人,老臣附議!大王此之二策實為老成謀國之論。”

楊集沒有理會他這一套,又見一些人面露喜色,心知他們被監察州這個等級的大小官位吸引住了;殊不知,這是包裹毒藥的糖衣。

誠然,州郡縣三級制度是歷史必然、是大勢所趨,於國於民都有利。但說來說去,其實楊廣和楊堅一樣,都是劍指品級虛高的地方官、吃乾飯的散官勳官和爵官。

諸多品級虛高的地方官、吃乾飯的散官勳官和爵官之中,又以關隴貴族子弟為最;就拿今天早朝上那數千名吃乾飯的官員來說,至少有八成是關隴系,所以他的最終目的還是關隴貴族,只不過今天這一步,主要是砍向品級虛高的州官(現州)。

州升級成大州了,官名不變、品級肯定也不變,那“憑空”冒出來的郡官,乾的事情比州(新)官少了好幾倍,你又有什麼資格和州官(大)品級一樣?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