宴罷,楊廣帶著一群臣子在同明殿後苑散步消食,後於一座軒亭就坐用茶、奏對。
楊廣的才華自不必懷疑,然而楊二和那個李二一樣,都有喜浮華、好大喜功的特點。區別的是楊二放不下貴族的面子和皇帝的身段,像李二殺功臣之前,還要呼天搶地、哭天哭這種事,楊廣是萬萬做不出來的;雖然他在楊集慫恿之下、扶楊素靈柩出府了,而他當時也心甘情願,可事後,卻向楊集抱怨說他很彆扭,老是覺得他的作為很假、很虛偽。(注)
但是同時,他卻又很要面子、很好勝;做夢都想在方方面面上超越前人,而“修建隋雲臺”這種能夠收買人心、體現皇恩浩蕩、激勵後人的工程,太對楊廣的胃口了。他不僅深表認同,讓宇文愷當作頭等大事來辦,還要求搞得規模大、氣勢宏偉壯麗。
宇文愷現在肩負著開鑿永濟渠的歷史使命,分身無術,只好惋惜的把這項收攬文武大臣、勳貴子弟好感的工程讓了出來,並且向楊廣推薦了何稠,認為何稠在城市設計和建設方面不如己,可是論起精凋細琢、機關學術、橋樑和大樓承重等方面,自己卻是拍馬難及。祭奠功臣的建築群落若是由何妥修建,必能令所有人滿意。
楊廣接受了這個建議,任命何妥為將作少監,令其在洛陽城內擇地修建“大隋英烈祠”。
“大隋英烈祠”的“硬體”好辦,入駐“大隋英烈祠”的人選卻難選。
大隋人才輩出,功臣名將多不勝數,如果按照“雲臺二十八將”的標準來選,少說也有數百人,楊廣可以授受數百人入駐“大隋英烈祠”,但楊集朝會上提到的李崇、劉隆、李充、李徹等人僅僅只是在區域性戰爭中取得大功,如果拿他們和楊爽、楊素、韓擒虎等人相提並論,不僅不合適,而且還容易引起大糾紛、大混亂。
對此,蘇威建議道:“聖人,老臣按功績分等級,按照三才、四象、五行、六合、七星、八卦、九宮、二十八星宿、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等方式來劃分。”
“可!”楊廣是皇帝,對這種與“神”掛鉤的劃分方式,極為喜歡。
高熲聞言,立即做出了補充:“聖人,‘大隋英烈祠’一旦建成、面向百姓開放,必將成為有志青年瞻仰功臣名將的聖地,為了確保它的神聖地位、及朝廷的公正和權威;各個等級,理當寧缺母濫。”
高熲在軍事、政務、改革等領域都有傑出成就,入駐“大隋英烈祠”的資格綽綽有餘,但是老實說,他也不想與“普通將臣”同列一級,故而把自己的想法說了出來。當然,這個建議合情合理,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
“聖人,我有個疑問。”因為不是在朝堂之上,楊雄說話也比較隨意,見眾人看來,接道:“像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這種有功有過的人,能否入選?”
楊雄這一問,眾所呆滯。紛紛將目光看向上首的楊廣。
楊廣也為難了,皺眉不言。
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在大隋開國之初,皆是決定性的人物;尤其是許多關鍵性的戰爭中,他們都是扭轉乾坤的存在;可是後來,這類人在醉生夢死的生活中“墮落”了,犯下了不少“罪責”,因而被楊堅一一處死。
對於這類譭譽參半的人,說是功臣,沒錯;說是罪人,同樣沒錯。要是以功績論英雄,他們絕對有資格列入“大隋英烈祠”,但論起品德、節操,卻是萬萬不行的。
選前者,不大對頭。但若唯品德節操論,被朝廷評為貞潔烈婦的女人,品質比所有功臣名將還要高潔,但你不能將她們納入“大隋英烈祠”,否則,“大隋英烈祠”便是一個笑話。
“金剛奴,你怎麼看?”楊廣想不出兩全其美之策,便把問題甩給了楊集。
霎時,眾人看看楊集!
目光,耐人尋味!
楊集明白大家為何如此,一切皆因他弄死了人見人厭的賀若弼一族;不過他還是講出了自己的看法:“功是功、過是過,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立下了大功,給大隋王朝的繁榮昌盛打下了基礎,他們也有才擁有腐朽、腐敗的條件。”
這下子,不光是臣子驚訝,便是楊廣也感謝驚訝,他也以為楊集反對虞則慶、賀若弼、王世積、燕榮等人入選的,然而這個答覆卻顛覆了他想象。不過,他也沒說什麼,示意楊集繼續。
“他們的功績,我們不能否定,而且很多人都知道;若是朝廷將他們撇開,熟識他們事蹟的百姓,會認為朝廷‘大隋英烈祠’很小氣、很片面,繼而影響大隋英烈祠的公正和權威。”楊集說道:“我認為朝廷可以將他們列入‘大隋英烈祠’,但銘刻他們功過時,要實事求的講;至於評說之言,則一字不刻,是非曲直,由世人評定。這樣既能體現朝廷的氣魄、氣度,也能起到警示世人的妙用。”
在對待譭譽參半的臣子的問題上,李二就表現得很大氣、大度。哪怕侯君集反他要弄死他、哪怕張亮萌生造反異志,他也沒有將這二人從凌煙閣二十四名臣上抹除。
也因此,世人知道“人不能犯錯、人不能犯罪,否則晚節難保”;世人知道“律法面前人人平等,便是王公大臣、開國將臣犯了錯,也將受到相應的制裁”。而李二本人,也獲得千古美名。
相比之下,楊廣他在這個問題上,就顯得很小家子氣了。
楊玄感起兵造反之時,大隋“古老專家”衛玄掘了楊素墳墓、焚燒其屍骸遺骨,然後再將其祖塋剷平。雖說此舉是衛玄“向士卒們表明必死的決心”;可皇族“也是”弘農楊氏一員,要是沒有楊廣默許、命令,衛玄敢這麼做才叫有鬼了呢!
當然了,楊集的老子楊爽也是一個粗暴的“郭氏古老專家”,不過他挖的、燒的,都是突厥人的先祖,目的是激突厥人去聖人送死,其目的和意義,自然和“衛玄”不同。
眾臣心中,比較贊成楊集這個說法,但是決策權在楊廣手上,他不開口,大家也不好說什麼。
楊廣皺眉思忖,半晌方才抬眸看著楊集,緩緩的說道:“可他們畢竟犯下了大錯。”
楊集目光灼灼的盯著楊廣,沉聲道:“可我大隋不是胡人為主的胡朝、不是野蠻的異族;也不是以成敗論英雄的亂世。”
楊廣呆了一呆,霍然驚醒。
胡朝、域外異族朝廷秉承唯功論、唯過論;民間信奉弱肉強食、強者為尊的理念,這便使各部之間紛爭不斷、戰亂不休。
關隴貴族何以如斯放肆?是強者為尊、武力至上的理念作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