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大條了、這事鬧大了!而他的北巡大計又一次被楊集攪亂了,他必須留下來收拾這個爛攤子;若不然,事態將會進入一種無法收拾的亂象。
「事情不是你想象那般!」楊集也意識到楊廣有所誤會,先是將「總計表」遞給了一臉生無可戀的楊廣之後,這才向他解釋說道:「我們不是要離間關隴三派麼?不是說要用獨孤派和竇派子弟麼?我覺得單純啟用他們子弟的力度,還不能讓元氏懷疑兩派已經背叛了他們,也顯得很僵硬和刻意。而獨孤派和竇派也認為我啟用他們子弟的舉動是不安好心。」
未免楊廣再一驚一乍下去,楊集將事情原原本本的說了出來:「所以我把我們既定計劃稍微改變了一下,說我啟用他們子弟的條件是讓他們把糧食運去遼東、並且以當地市價賣給軍方,而我則是在戰爭之中給予他們子弟立功的機會,戰後把這些立功的子弟推薦給你,於是他們就信了。」
….
「我昨天拜訪的獨孤家,以及今天所拜訪的竇家、於家、李家、韋家、杜家等門閥,現在,全部答應把糧食運去遼東,並且說戰鬥之前就能把他們所承諾的糧食如數送到。」
「原來如此!」楊廣懸著的心總算是落到實地,他長長地鬆了一口氣,又坐回位子之上,當他仔細一分析楊集的陰謀詭計,發現楊集此策其實很簡單,也沒什麼見不得人的事兒。
說白了,這又是一出令人無法拒絕的無恥的陽謀,而楊集就是利用人類的名利和功利之心來辦,當他把一切都擺到檯面上說以後,世家門閥對面楊集那些承諾,根本就無法拒絕。
除非當真有人澹泊名利,否則都會中招,不過世上也許真的澹有泊名利的隱士,但他們卻不屬於根世家門閥。所以獨孤家、竇氏、李家、於家等世家門閥紛紛中招了。
念及於此,楊廣精神振奮、神采奕奕的向楊集說道:「這下子,你的軍糧和物資都解決了,而且還無聲無息地撕裂了關隴三派之間、所剩無幾的信任,可謂是一舉兩得。此之以後,事情就好辦了;我們只需酌情針對即可。」
楊廣忽然又想到一事,臉色古怪看著一臉得意的楊集,以一種嘗試的口吻問道:「金剛奴,你老實說,你是不是打算背信棄義?」
楊集尷尬的笑了笑,道:「有這麼明顯嗎?竟然讓你看出來了!」
「哈哈、哈哈哈!」楊廣哈哈大笑,得意洋洋的說道:「你是我一手教出來的,我能不瞭解你?你這點小心思,瞞得了我?白日做夢。」
「這筆賬,我確實是不想認,當然不是說我要訛下這些糧食,該給的錢還是要給了的,不過糧食之後的承諾,我不打算兌現。」楊集見到楊廣進入自戀模式,心中好氣又好笑,同時也有一種如釋重負之感。
翻翻歷史就會知道,九成上以的明君都比較喜歡有能力、對他忠誠的女幹佞之臣,反倒是對那些清正廉潔、絕世而獨立的清官不太感冒,其主要原因是皇帝不怕重臣愛財貪財、不怕重臣愛官貪權,也不怕重臣愛好美女,只要有所求,皇帝才能有所賞賜、才能讓你為他所用。
你要是一個無慾無求、品德高尚的聖人,那他拿什麼來控制你?如果控制不住你,又怎麼敢用你?
而楊集現在的做法雖是為了解決軍糧之憂、算計對方,也吻合戰時可自募糧食之策。然而不透過楊廣的批准就擅自拿朝廷的官位去交易,那就是他違反了制度、違背了君臣之間的相處法則了。
現在和戰後也許不會如何,但是「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誰也不保證未來如何。如果日後失勢了,現在種行為、這個例子,往往會成為致命的東西。所以他打算違約、壞掉自己的名頭,從而讓自己與世家門閥的關係更惡劣一點。但是與此同時,他也知道
自己的名頭壞不了,因為楊廣不答應——此事看似是自己與世家門閥,可背後卻與分化、離間關隴貴族之大計息息相關。而楊集自己現在被人們當作楊廣的代言人、傳聲筒,如果他違約了,獨孤、竇、於、李等家族定然把這筆賬記到楊廣頭上。
….
一旦他們這麼想、一旦他們對楊廣失望,那麼進展勝利的分化離間大計的程序,勢必發生巨大變數,搞不好還會促使三派再次精誠團結。
於楊集而言,他已經把態度表示出去,也把自己摘出來了,是否違約的決定已經在楊廣手上,不管楊廣做何決定都與他無關了。
不出楊集之所料,當他話音剛落,楊廣便大搖其頭:「不妥不妥,你是無所謂、也不在意名聲,然此事不僅與你個人在關,也和我們的大計有關。」
楊集卻是皺眉道:「話是如此,我也可以依約公事,可也未免便宜他們了,依我之見,我把名單報上來之後,阿兄直接不允便是,這樣一來,我就不處背信棄義了、聲名也保住了。」
楊廣聞言愕然,他用一種不可思議的眼神看著楊集,說道:「你倒是好了,那我怎麼辦?我要是照著你的餿主意來辦,那我豈不是成了賞罰不信的昏君?難道我的名聲就不要了?哦,你當好人,黑鍋和惡名卻要我來扛,是不是這個道理?」
「你是皇帝,當然不用來扛了。」楊集嘿嘿一笑,擠眉弄眼的說道:「等我把名單報上來,你在私氏下表示透過,但是你可以暗示兵部、議事堂不透過!最好是落實到某個人身上,我看裴矩、蕭瑒就不錯,如果他倆不透過,三方的矛盾又加深了。」
楊廣怦然心動,差點就信了他的鬼話,可一想著人家裴矩、蕭瑒不僅不傻,反而還相當的聰明,便罷了這個荒謬的念頭,搖頭道:「不行、不行,我們現在的攤子輔得太大了,得收斂一些,絕不能急功近利。」
說著,又語重心長的勸道:「金剛奴,我知道你很反感關隴貴族,做夢都想把關隴貴族剷除,但是我們的敵人實力雄厚、足智多謀,我們不能在形勢大好之時,出現半點差錯,你必須依約辦事。就按你們的協議來辦,給那些世家子弟機會。」
楊集說道:「這樣一來,豈不助紂為虐?」
「得了、得了!就這麼定了。」生恐自己被打動,楊廣像打發叫花子一般,朝著楊集揮了揮手:「我忙得很,你也很恨,去準備行軍事務吧。」
「喏!告辭!」楊集適可而止,以一種萬般無奈、不甘的樣子離開了中華殿偏殿。
「金剛奴雖然足智多謀、文武雙全,也是取得無雙戰績的大隋軍神,但他終究是個半大不少的年輕人,始終還是沉不住氣,也做不到面面俱到,哪像我……」望著楊集的背影,楊廣無奈的搖了搖頭。
這個小子當真是讓人不省心,日後得多多教誨才行。否則,豈不是丟了我的臉?
碧海思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