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720章:帶著捷報回大興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720章:帶著捷報回大興 (1 / 2)

衛王府玄武殿的左偏殿佈置得簡潔清爽,沒有琳琅滿目、奢華瑰麗的裝飾擺設,僅止大殿一角擁有一盞輕煙嫋嫋青銅香爐,淡淡檀香味氤氳著每個角落,聞之令人心曠神怡,空曠的大殿正中擺著的一張原木案几光可鑑人。

楊集身穿著一襲白疊布長衫,紮起的頭髮束著一頂紫金冠,沒有了平時睥睨天下的氣勢,取而代之的是溫文爾雅、風度翩翩的君子氣質。此時坐案几之後批覆公文,就像是一名飽讀詩書的儒生,而不是手掌生殺大權的衛王、尚書令、檢校兵部侍郎、右翊衛上將軍(原右衛上將軍)、涼州牧。

「公子,郝先生回來了。」正當楊集處理完手上公文,準備休息之時,柳如眉快步入內。自從楊集答應帶她參與北巡,她便逐漸恢復了秘書長的角色,並以逐漸疏遠的方式的讓兒子楊昌適應;然則令她放心又沮喪的是,兒子是有「乃」就是孃的典範,只會追著裴淑英找吃的,對她這個親孃在與不在、關注與不關注,卻壓根不在意。

「哦?來的可真快,請他進來。」楊集嘴角露出一抹笑意,又向柳如眉吩咐道:「在我與承淵議事之時,不許他人靠近,如果有人有大事求見,也要事先通報一聲。」

李世民正是楊集派人去刺殺的,為了確保萬無一失,楊集還讓頂級謀士郝瑗來擔任刺殺的執行總指揮,這對一個不受人關注的小孩子來說,看似是殺雞用牛刀、小題大做、謹慎過度。但卻十分有必要。

只因楊集知道自己雖然敵人滿天下,可是與大家鬥來鬥去,都是在法理之內爭鬥、都是在官場默許的規則之內爭鬥。如果刺殺太多的話,絕非好事:一是因為自己能夠刺殺別人、別人也能刺殺自己;二是自己要是開了頭、壞了官場規則、併為人獲悉,以後無論哪個政敵被刺死、或者是自刎,別人第一個懷疑的物件就是自己,最終令他跳進黃河也洗不清,如此久而久之,處境就如當初的賀若弼一樣,成為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甚至就連皇帝也會因為他的無所不用其極而疏遠、憤怒、戒備。所以絕對不能視刺殺暗殺為制政敵的不二法寶,不過偶爾為之倒是可以。但即便是偶爾為之也要謹慎再三、不能留下蛛絲馬跡,免得讓人順藤摸瓜的查到自己。

「是!」柳如眉應聲而去。

不一會兒,換了一身乾淨衣服郝瑗走了進來,他此時再也不是那個陰森可怖的「黑袍人」、「先生」,而是一名看似是十分儒雅的文弱書生,他向楊集行了一禮:「卑職參見大王。」

「這裡沒有外人,承淵無須多禮!」楊集見他頭髮未乾,示意他坐下說話,等到郝瑗入座坐好,這才面帶笑容的問道:「我雖然知道你是帶著捷報回大興,但仍舊問你一句廢話——事情辦得如何了?」

郝瑗微微一笑,向楊集復又拱手一禮,輕聲說道:「卑職等人幸不辱命,成功的拔除了那顆小釘子。而且卑職等人完成任務以後,天公作美,忽然降下大暴雨。這場大暴雨來得十分及時,不僅為卑職等人隱藏了行跡,而且對於證據的破壞是顯而易見的。」

「承淵辦事,我放心!」楊集沉吟半晌,向郝瑗吩咐道:「不過小心一點總是沒有錯,凡是參與此事的人,都打散調離關中。」

「卑職遵命,下去就會安排此事!」郝瑗應了一聲,轉而又想起了另一個目標,他壓低聲音問道:「大王,另一個目標是元壽之子元敏,但不知何時出手合適?」

「要是頻繁出手,難免落入有心人的視線之中。」楊集忽然想到關隴貴族代表集中於張瑾府邸之事,沉聲補充道:「此時的李家和關隴各大門閥、朝堂官員,怕是都在默默關注此事,今天過後,說不定會有什麼變故。等過了這風頭,再酌情安排吧!」

「大王英明,卑職遵命!」郝瑗眼見楊集如是謹慎,心中甚是欣慰:楊集

雖然十分年輕,但他沒有像多數年輕人、年輕將領居功自傲的毛病,也沒有因為過往驕人戰績而狂妄自大、目空一切。他不但把事情、敵人、環境分得十分清楚、沒有小覷任何一名小小的「敵人」,而且沒有把「宜將剩勇追窮寇」作戰風格帶入到政治場、政治鬥爭之中。這無疑是上位者應有氣度、魄力、政治智慧,而對於他們這些追隨者而言,無疑也是一個巨大的安全保障。

「不說此事了,至於何時出手,你交待下去即可,無須事事都要問我。」楊集很不負責的把刺殺元敏之事交給了郝瑗,沉吟著說道:「承淵,我倆很快就要跟著聖人北巡了,而北巡必然不會在短時間內結束,以我估計,少說也要幾個月的時間,而在這期間之內,大隋內部什麼事情都有可能發生,我們不能有絲毫大意。」

「官場之上,涼州有李靖、楊善會、虞世南、王琮、張須陀等人在,此外錢世雄又成了關中扶風郡太守,幫涼州牢牢看守幾個聯絡東西的各個門戶;私下裡,大興有公孫大總管、洛陽有敬之(凌敬字)、臨洮有正本,所以大後方、用不著我們操心。」說到這裡,楊集看了認真聆聽的郝瑗一眼,繼續說道:「但是在幷州、幽州、冀州,我們的勢力卻是形同於無,使我們面對山東士族之時十分被動,更無法瞭解對手最新動向,所以天門幷州分部、幽州部分、冀州分部務必儘快起來。」

楊集提到的並、幽、冀三州,現在是衛王系勢力、「暗勢力」最為薄弱的地方,然而此之三州恰好又是世家門閥橫行、世家門閥說了算的地方。其中的幷州南部有河東裴氏、河東柳氏、河東薛氏、河內張氏;幷州北部有太原王氏、太原溫氏。幽州有范陽盧氏、漁陽元氏;而冀州自北向南,分別是博陵崔氏、河間劉氏、趙郡李氏、渤海高氏、清河崔氏等等……而這種世家門閥根深蒂固、實力雄厚不說,彼此之間的關係更是層層疊疊、錯綜複雜,令人難以梳理。

誠然,楊集現在是可以藉助王府商隊的便利,從而探聽到了一些訊息,但王府的商隊畢竟行走在明面之上,他們得到的訊息要麼無關緊要、要麼是當地世家門閥刻意放出現的風聲、要麼是當地世家門閥散射的假訊息。

所有訊息的真實性無法保障不說,他們這些決策者的思維甚至可能被對方的假訊息帶得南轅北轍、牛頭不對馬嘴;所以衛王府/衛王系如果沒有設立「專業」的情報點、沒有部署「專業」的情報人員,根本無法及時瞭解對手動向;而及時針而對之,更是無從談起。

之所以在這個時候提起情報機構,主要是楊集防止他伴駕北巡期間、內地發生一些針對他們衛王系的大事;而他遠在萬里之外,不能及時獲悉並應對;另外就是他身邊除了楊廣之外,還有諸多文武百官,而這些人的存在、以及間接性的監視和牽制,使他無論做什麼事情,都放不開手腳。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把一切可能發生的事情全部交給「留守」人員商量決定。

原本郝瑗和公孫桓足以應對一切、足以代表他行事,但是他離不開郝瑗,剩下的公孫桓畢竟只是一個前輩級的謀士,缺乏決斷的能力魄力和足夠的經驗,光是他一人,怕是應對不了強大和可怕的世家門閥;所以在人手不足的情況下,只能寄望於情報人員事先打探到訊息,以便於他們事先察覺、並做好應對的準備。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