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哈河」在隋朝名叫合河,乃是青海最大的淡水水系,它源於北方的「哈拉湖」,河流南流到後世的天峻縣、沙果林那穆吉木嶺再折向東南,最終匯入青海湖,由它灌溉的草原面積足有千多公頃,同時也是青海湖魚類洄游產卵的主要河流,慕容誇呂鑑於這裡地域開闊、水草豐美,把政治中心從西南方的伏羅川城(都蘭縣諾木洪)遷到這裡,並且在布哈河南岸、青海湖以西十五里外修建了伏俟城,使之成為了吐谷渾第三個王城。
慕容誇呂在位初期異常賢明,他奉行睦鄰友好、近攻遠交等政策,與東西魏、北周和北齊關係極好,並利用東方拉攏他、西方方都需要安撫的特點,引進了中原王朝政治制度、以及大量精通工技、醫學、耕種、冶煉等方面的人才。
這些人才固然推動了吐谷渾經濟、文化、軍事、建造等行業的發展,但十分豔羨中原繁華的慕容誇呂,在建造伏俟城之時,要求工匠們為他打造一個類似漢長安城的大都市。
工匠們按照慕容誇呂的要求,將伏俟城打造成內外兩城,外城南北長五里、東西寬九里的雄城,同時將他的王宮修得富麗堂皇,極盡奢華之能事。
慕容誇呂雖是大可汗,可他畢竟是遊牧民族之主,這輩子何嘗見過這等奢華宮殿?
對面中原巧匠打造出來的王宮,他儼如暴發戶一般,一住進去就在精美奢華的宮殿中醉生夢死,再也不願出來了,而墮落的速度,也遠遠超過從小就在奢華之中長大的中原昏君。
這也使得曾經英明神武、雄才大略的君王不見了,取而代之的則是一個昏君、暴君。
慕容誇呂生恐他人篡奪汗位、奪他這美好的一切,於是那些被他視為威脅的王公大臣,殺了;被他視為威脅的兒子,也殺了。他晚年殺掉的太子就有好幾個,這也使得吐谷渾太子成為吐谷渾貴族之中最為高危的職業。
慕容世伏之所以能夠笑到最後,是因為他和李治一般,以孝順為先,接著是不爭不搶、不經營私人力量,等到慕容誇呂一死,他這個「軟弱」的太子理所當然的登上汗位,不過他也因為在吐谷渾內部沒有可以依仗的大勢力,當不講武德的慕容伏允發起軍事政變之時,毫無還手之力,落得慘死的下場。
伏俟城東連隋朝涼州西平郡、澆河郡,北可從祁連原進入張掖,南下可達益州,西通鄯善,河西走廊在南北朝時期因為戰亂阻塞不通,於是南方政權商旅多是取道祁連山南、經青海西達西域。這樣一來,伏俟城就成為這條交通孔道上的重要樞紐。不過伏俟城雖是吐谷渾繁華富庶的王城、中心,可它周圍是地域開闊、水草豐美的大草原,因此無險可守。
慕容伏允有感於伏俟城強則四面出擊、弱則四方來犯的特徵,在接到當金城五炷烽火之後,便讓北宮武的兄長北宮戰率領一萬五千名士兵進駐「天峻縣沙果林那穆吉木嶺」,斷掉隋軍南下、東進之路。
「天峻縣沙果林那穆吉木嶺」是布哈河拐道向東南處,河道是北上哈拉湖的必經之路,同時也是尕海湖東進青海湖區的戰略通道,這裡如果失守,伏俟城以西再無關防可守。
「噹噹噹!」黃昏時分,西營哨塔上忽然傳來了刺耳的警報聲,正在巡視的北宮戰連忙策馬奔來,大聲問道:「發生了什麼事?」
一名士兵飛奔而至:「稟報將軍,前方出現大隊騎兵。」
「來犯之敵,有多少人?」北宮戰神情凝重的問道。
自從隋軍攻克尕湖海之後,昨天便引兵東進,據斥候稱,此刻的隋軍主將便是涼州牧楊集,他們已經收攏好了各路人馬,做好了征伐伏俟城的準備,面對楊集為首的隋軍主力,擁兵十多二十萬的慕容邕、慕容孝雋都不是對手,他只有一萬五千名士兵、三千多名從各處逃來的逃兵,又如何打得
過楊集?
士兵答道:「回稟將軍,來犯之敵約有萬名人。」
北宮戰一顆心都擰在一處了,他本以為對方要明天清晨才會抵達這兒,不料今天就有大軍而來,他立刻下令道:「傳令下去,讓將士們做好守營的準備,調五千名弓弩兵壓住軍營。」
命令傳下,一隊隊弓弩兵奔向軍營西面,張弓搭箭、嚴陣以待。北宮戰手持一張強弓,登上哨塔觀察敵情。
就在吐谷渾大營數百步外,楊集率領一萬名捷勝軍列隊而立,他們一路疾奔、一路攻城掠地,終於將西部成建制的敵軍殲滅乾淨,抵達了青海湖盆地的西大門。不過他此番前來,並不是著急發動攻擊,而是向吐谷渾施壓,令其夜不能寐。
楊集默默地注視著前方的敵軍大營,他僅僅從對方哨塔分佈,他便能推斷出敵軍主將是一名極為謹慎將領;如果是他,他頂多在營柵之後建四座哨塔,但是對方卻在大門兩側各建五座,將一切死角都籠罩在弓弩兵的射程之內。
這時,斥候主將宗羅睺飛馬而來,遙遙行禮道:「啟稟大王,敵軍大營北營、南營也是如此部署,整座大營堪稱是無懈可擊,我們的火箭射不到他們的營帳。而且他們在營柵之外掘了一條壕溝、佈設了密密麻麻的拒馬,騎兵根本無法衝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