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晌午時分,耀眼陽光將大興宮巍峨殿宇渲染得金碧輝煌,琉璃瓦反射的濛濛金光耀目生花。
安仁殿中的如山奏章終於批閱一空,楊廣起身活動了下筋骨,渾身骨節「噼裡啪啦」一頓響,長吁了一口氣,拿起桌上茶盞喝了一口茶,這才舒坦了一些;又看了看留在桌上好幾天時間的兩本奏疏,楊廣不由得冷笑一聲。
其中一本奏疏乃是司隸大夫薛道衡彈劾楊集在吐谷渾盡情殺戮鮮卑人,幾近把鮮卑人殺光,使得高原一片沸騰,楊集此不仁義、不道德之舉,委實不利於後期的治理,要求將楊集治罪,以平民怨。
這種說法迂腐的書生之見,令楊廣嗤之以鼻。
仁義道德對自家百姓而言,自是無妨,但是對於異族,講個屁的仁義道德啊?要是仁義道德能夠讓異族歸順大隋、能夠讓異族對大隋百姓也講仁義道德,突厥人也不會殺得七郡六畜鹹絕,吐谷渾人也不會在步迦可汗大興南下之時,出兵牽制西平、澆河、臨洮等郡隋軍了。
而大隋王朝之所以強盛,靠的是實力、靠的是將士用命、靠的是殺戮,根本就不是仁義道德。正如楊集在私人信函中所說,今天的殺是為了以後不用殺、今天的殺是令吐谷渾人老老實實的接受大隋政令。
你薛道衡只是一個不出國門的文官,焉能知曉箇中奧妙?被人利用了尤且不知。
另一本是元壽和張瑾聯名上奏***書,他們認為楊集和楊善會、李靖、張須陀、薛世雄、錢世雄、虞世南、王琮等人權力太大、在涼州當官太久,不符合慣例;要求朝廷按到三年一任、不升不降則調的制度,把這些人調往他處任職,最後還有百多名文武百官聯合署名,這些署名官員絕大多數是關隴貴族官員,其中就有宇文弼、李仲文、於仲文、辛世雄等要員,此外還有中原士族、山東士族,如楊玄感、楊文思、崔弘昇等。
但是想到元壽今天早朝上那狼狽模樣,楊廣忍不住微微一笑,心說你們既然這麼看金剛奴不順眼,理當把涼州官員打掉,那我就如你們之所願。
念及於此,楊廣又坐了下來,指了指那兩本奏疏,向坐在下首楊昭說道:「世明,這兩本奏疏看了嗎?」
楊昭此時正在觀看楊集寫給楊廣的私信,聞言抬頭看了一眼,立刻拱手道:「阿耶,孩兒看了。」
「對這兩本奏疏,你是怎麼認為的?」楊廣又問。
楊昭走上前來,說道:「據孩兒所知,這兩本奏疏是一先一後送達的,先是薛公那本,後是元太府那一本,前後相差不到兩刻;由此可見這兩本奏疏目的一樣,都是為了彈劾王叔。薛公雖是迂腐了一些,可他目的單純,僅僅只是就事論事,被人利用尤且不知;後面那一本視薛公那本彈劾奏疏為敲門磚石。」
分析至此,楊昭看了父親一眼,續道:「他們認為阿耶有了一個固有印象,接著再上一本的話,必然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是一種攻心戰。」
「確實如此!」楊廣又問道:「那你認為三方關隴、山東、中原三大勢力的目的何在?」
「這是關隴貴族聯合山東士族、中原士族向王叔發難,其真實用意還是絲綢之路、掌控雍涼二州。」楊昭此言既是答覆楊廣的問題,也是一個定斷。他接著又說道:「我大隋雖是兩京制,可朝廷的重心已經向東向南偏移,這個事實,難免使阿耶和朝廷對雍州、涼州的關注下降,這對關隴貴族來說,是天賜良機。」
「雍州是關隴貴族的核心所在,關隴貴族要向西域行商,賺取豐厚回報,王叔主管的涼州是他們無法繞開的障礙;若是他們成功將王叔逼走,不僅絲綢之路暢通無堵、將兩個西部大州連線一片,還能打擊皇族,抽走最關鍵、最穩定的基石。」
「山東士族、中原士族之所以
響應關隴貴族,一是因為王叔被世家門閥視為首敵,若是能夠扳倒王叔,對所有人都有好處,再加上此事由關隴貴族出面,他們也樂得輔助一二;二是他們在絲綢之路利益、涼州官位分配方面達到了共識。」
楊廣點了點頭,見楊昭沒了下文,便沉聲說道:「你說得沒錯,不過你忽略一個非常關鍵的問題,那就是山東士族、中原士族並不認可代表他們李子權、張衡。」
楊昭愣了一下,這個問題他真沒想到,但是細細一想,情況確實是如此。只因李子權代表山東士族、張衡代表中原士族,然而楊玄感和楊文思、崔弘昇卻撇開了他倆,與關隴貴族聯合上了。
「孩兒明白了,不過阿耶,他們自己鬥起來,應該是好事吧?」楊昭問道。
「如果之前是好事,但現在好壞各佔一半!」楊廣和父親楊堅一樣,都以打壓關隴貴族為重中之重,但是關隴貴族子弟控制了大部分府兵、京兵,年邁的楊堅多少有點投鼠忌器,他為了讓大隋王朝皇位平穩交接,故而在仁壽年間,政策變得溫和起來;而打壓關隴貴族的歷史重任,自然也交給楊廣了。
楊廣平定楊諒造反之後,狠狠地打壓和收拾了一批關隴貴族子弟,接著又透過武舉、軍改、清除為非作歹閒散官員等方式,這使關隴貴族整體實力大降、皇權穩定。接下來,他準備引士族對付關隴貴族,自己則是坐山觀虎鬥。然而據姨表李淵說,關隴貴族合三為一,暗中成立一個反隋的武川同盟,從而使關隴貴族整體實力得到了整合;這個時候,本來就鬥得十分厲害的幾個士族勢力,如果內部又搞起來,又如何是上下一心的關隴貴族的對手?
這便是楊廣「好壞都有」中的「壞」。
而武川盟對於隋朝的威脅,楊廣現在其實並沒有太過擔心,一是大隋江山穩定、國泰民安,武川盟沒有改朝換代的條件;二是到趨利避害乃是人的天性,只要他盯著盟主家族和盟主的親近家族打,這個聯盟就會一鬨而散,等他們再出一個盟主,再這樣朝著盟主打,如此接二連三,整體實力就會弱了下去。
楊昭見父親沒有詳談下去的意思,問道:「阿耶,不知您打算如何處理那兩本奏疏?」
「他們說的,也不是沒道理!那我就如他們所願!」楊廣笑了笑,接著說道:「反正吐谷渾也打完了,而薛世雄、錢世雄又在戰爭之中,立下大功,自然不能讓他們繼續在下郡任職,我決定順勢任命薛世雄為涿郡太守、任命錢世雄為扶風太守。」
楊昭聽得雙眼一亮,涿郡是幽州州治,同時是盧、崔兩大姓長期爭奪的傳統勢力範圍,後來相爭不下,盧、崔兩大姓索性共享起了北上草原、東進高句麗的商路,他們透過販賣禁物等方式,賺了個盆滿缽滿;一旦薛世雄這個衛王系核心成員佔領了涿郡太守之職,這兩大姓氏休想像現在這麼瀟灑。
這個任命,既是對山東士族「回敬」,也是藉機把代表皇族利益的衛王系向東北擴張。
至於雍州扶風郡是傳統中的關中五郡之一,而溝通南北的大散關、溝通東西的大震關和安夷關都在扶風郡境;所以它既是關隴貴族傳統範圍、也是東西商隊的必經之地,父親響應了關隴貴族的建議、卻把這個戰略重地交給錢世雄,真不知關隴貴族聽說這個結果,會是何等的憤怒、鬱悶。
學到了,真是學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