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大隋主沉浮> 第383章:收穫的季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383章:收穫的季節 (1 / 2)

弱水北岸,兩百多名精騎護衛楊集、陰世師、楊善會等人向天工署所在的天工城奔去。

天工城是楊集在仁壽三年為匠人建造的城池,名義上是避免叮叮噹噹的嘈雜響亮的聲音擾民,但實際上,這裡除了集中打造武器、農具等器械,還在研發新式器械。

這裡不僅有楊堅派來的最好的武器鑄造匠、弓弩匠、鐵匠、木匠、泥匠、石匠、皮匠、紙匠,還有從全國各地請來的機關學大師。他們在天工城向學徒傳授畢生經驗的同時, 還相互學習、取長補短,從而又碰撞出新的思路。

時至今日,這座天工城已經頗具規模,除了北部的官署和研發部、中北部的各種作坊區,被一道圍牆隔開的南部還有一大片民宅,這是官府分給匠人的信住房,這算是對工匠的獎勵和鼓勵, 此外,每個匠戶還分到了上好的良田。

對於這個時代的人來說,田地就是一家人能否紮根、家庭能否傳承的重要標準,比起金銀珠寶都要值錢和重要,否則的話,那些世家門閥也不會拼命的兼併土地了。

這些工匠幾乎都是外來戶,當他們在這個陌生的地方有了房子和田地、孩子又有讀書的機會,忐忑不安的心就定了下來,再加上種種獎勵制度的設立,使這些工匠更加賣力的為涼州效力。

涼州大員最初是比較反對的,倒不是他們蔑視工匠、也不是懷有瞧不起“奇技yin巧”,而是楊集投入了太多的錢糧;可是天工署處於一種“貔貅”狀態,無論官府投入多少錢糧,它都吃得乾乾淨淨,最後卻什麼回報都沒有。

長此以往,本來就入不敷出的涼州就有些受不了了,於是眾人都要求楊集削減投入、削減工匠數量, 但楊集一意孤行。

他前世享受過“兩彈”的紅利,正是因為第一代偉人們高瞻遠矚、砸鍋賣鐵的支援科學家發明了“兩彈”,所以後來即便先後跟強大的“老大哥”、“老美”鬧翻了, 可兩者都不敢徹底撕破臉。而這個原因,先是因為人窮志不窮的中原王朝在朝鮮半島打出了精氣神;後來是國威、軍威和“兩彈”的結合。

正是有鑑於此,所以楊集不想因為現在的貧窮,把大好時間浪費掉。

好在這是冷兵器時代,需要搞的東西沒有那麼複雜,僅僅只是一年時間,這座天工城便開始發力,楊集在大湖區、突厥大破敵軍的強弓勁弩,就是從這裡這裡的“流水線”作坊造出來的,還有精銳之師更輕更堅固的鎧甲、更犀利更持久的武器,也是天工署所造;此外,還有改善農耕效率的農具、方便人們的新式日常用具,都是這裡發明和鑄造。

天工署在軍事、民用上的貢獻的有目共睹,就連不怎麼瞧得起工匠和工技的涼州大學文學院,有時也會請署正張重去文學院開“講座”、講述工技對於人們的重要和必要。

最近半年以來,天工署的能工巧匠攻克了許多難題,發明了不少好東西,陰世師和楊善會等人雖然覺得不錯,但最終是否大規模生產,還得由楊集這個州牧來決定。

楊集聽到這些好訊息, 便重視起來,親自跑來天工署觀看。

進了城門,十多名騎士迎面奔來,跑在最前面的正是聞訊跑來迎接的署正張重。

“卑職參見大王!”遠遠的,張重便下馬行禮。

“免禮!”楊集說道:“陰司馬說你們發明了不少好東西,我一大早就跑了過來,我們去研究院說話。”

“卑職遵命!”張重知道楊集昨天才到張掖,諸事繁多,而且城內還要朝廷派來的裴矩、史祥,所以他的時間異常寶貴,不能在此逗留太久,於是重新上馬,將楊集等人迎進研究院官邸。

到了裡面,張重便讓人把東西都拿上來;由於楊集來得突然,他們還需準備,張重便從簡單的說道:“大王來得正好,我有一位優秀工匠向您推薦。”

“哦?”楊集一聽到“優秀工匠”四個字,就跟聞到腥味的貓兒一般,眼睛都亮了:“此人擅長什麼方面?快將他請來。”

“大王莫急,這人大概還要半個月才能到。”張重說到這裡,詳細介紹道:“這位工匠自稱是劉燁的後人,名字叫做劉朝武,目前定居於相州;卑職已經讓人將他請來了,只不過對方是舉家搬遷,行程比較緩慢,卑職便讓人先把樣品帶來了,他給的樣品是兩把橫刀。”

楊集立刻說道:“拿來看看。”

“喏!”樣品就在旁邊的樣品室內,張重起身取了過來。

橫刀單面開鋒、厚脊薄刃、直脊直刃,犀利異常,在這個基礎之上,工匠又根據任務的需要,將它分為輕重兩款:輕款橫刀特別鋒利,砍身穿布衣的人,那是相當的致命;但由於輕款橫刀過於追求鋒利,這便犧牲了刀刃的壽命,一旦與對手的武器對砍,很容易出現缺口、甚至是折斷,所以一般是用來防身,不適合用在戰場之上。而重款橫刀是士兵專用的短兵器,刀鋒足以致命卻比較厚,刀尖也不怎麼尖銳,以免刺擊鐵甲士兵的時候折斷。

張重這三把樣品正是戰場專門的重款橫刀,楊集取出一把試了試鋒利程度和手感,他用力的揮舞了幾下,便說道:“刀是上好的戰刀,與我軍士兵裝備的制式橫刀幾乎沒有區別。但是劉朝武讓你這麼重視,可見此刀有著我所不知的奇妙之處。”

“大王所言極是!此刀樣式確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但是劉朝武用的鐵比制式橫刀少!”張重沉吟半晌,便舉例道:“我們打造十把刀的鐵,他能造出十五把。”

“當真?”楊集聞言動容,如果張重所言屬實,那麼表示冶煉術得到了重大突破,產生了劃時代的大變革。

冶煉術是重中之重的國家大事,因為社會的進步、國家的需要,一直得到優秀工匠的改良,先後經歷了塊煉法、百鍊鋼、炒鋼法的歷程,到了南北朝時期,又出現了更高明灌鋼法,令鋼鐵產量大幅上升。

鋼鐵現在已經普遍得到普及,絕大多數鐵匠都掌握了灌鋼法,使得鋼鐵產能得以提高,但是由於燃料、燃點、溫度等等配套裝置跟不上,導致鋼鐵仍然供不應求。

劉朝武改良了冶煉術,那麼省出來的三四成鐵就能做出更多的大事,一把刀的三四成確實不多,但是在產能跟不上的前提下,從十萬把刀、百萬把刀節省出來的三四成鐵,卻是一個十分恐怖、十分令人驚喜的數字。況且,這還是最保守的估計呢。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