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都市言情>重生傳媒天王> 459 震驚!鵝廠大股東要易主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459 震驚!鵝廠大股東要易主 (1 / 2)

“重生傳媒天王&nbsp”!

2004年6月,鵝廠控股在港島上市,最初不過是一家股價在4.3元一線,市值在80億港幣出頭的網際網路公司。

一個月之後,鵝廠控股還曾經跌到55億市值附近。

此後,便是一路騰飛,在2014年漲過640港幣,股票市值也高達1.63萬億港幣,10年時間暴漲近300倍。

此後,更是在2015年,股票市值創下過2.14萬億港幣,摺合美金2765億的歷史記錄。

其中,鵝廠控股的大股東,持有31%鵝廠股份的南非米拉德集團(MIH),也是豪賺了2850多倍。

MIH投資鵝廠的資金,不過3000萬美金。

2001年,MIH以1260萬美金,從港島李二公子的盈科接下了20%的鵝廠股權。

同時,又以700多萬美金,從GDI手中接下鵝廠13%的股權。

第二年,再以1000萬美金,接下鵝廠創始人馬老闆手中13.5%的股權。

至此,MIH合計持有鵝廠46.5%的股權,鵝廠控股上市之後,MIH的股權比例被稀釋為31%。

2010年,鵝廠從後浪系收購薇信之後,也迎來了長達6年的股票長牛。

就像滙豐一份研報曾經提出的那樣,市場曾經給出薇信高達850億美金的估值。

如果沒有後浪系的橫空出世,鵝廠控股便會像楚陽前世記憶中那樣,在2021年創下7.4萬億港幣,摺合9600億美金的總市值。

到時候,MIH持有的鵝廠控股,價值近3000億美金,增值近1萬倍。

而後浪系丁冬的出現,以及小程式誕生以後的迅猛發展,掐斷了薇信的成長勢頭,也掐斷了鵝廠控股在港股一路走牛的勢頭。

實際上,鵝廠控股的股票,在2015年4月創下171元的歷史高位,復權價高達近900港幣,之後,便開始一路走熊。

滙豐是第一家看空鵝廠股票的投行,此後高盛、大摩、小摩等國際投行,也不斷看空。

到了2018年2月26日,春節大假過去還不到一週時間,鵝廠控股的股價,已經從2015年4月的歷史高點171港幣,回落到85港幣一線。

鵝廠控股的股價被腰斬,股票總市值僅有8155億港幣,摺合1050億美金。

而現在,後浪系便宜購的股價已經在310港幣一線,股票總市值高達1.42萬億港幣,摺合美金1840億。

鵝廠控股的市盈率才22倍,而便宜購的市盈率高達96倍。

兩者的估值差距超過4倍。

投行研報,目前對鵝廠控股中性偏空,對便宜購反而看好,以高盛為首的國際一流投行,普遍將便宜購看到2000億美金的市值。

放在三四年之前,誰都不會想到,後浪系旗下一家電商公司,股票市值會是鵝廠控股的近1.8倍。

2018年2月27日,後浪科技園,後浪科技大廈一間會議室裡,以楚陽為首的後浪控股絕大多數董事匯聚一堂。

正在討論一件足以震驚華夏網際網路界的大事。

後浪控股擬接盤MIH持有的鵝廠控股70%股權,一舉成為鵝廠大股東!

這件事如果公佈出來,或許整個行業圈子都會感覺如同天雷滾滾。

會議室裡還是休閒佈置,楚陽、曾凡、章一明、黃箏、姜雪、許馨、秦燕茹、秦春、張大龍、林彬、張嵐、徐峰等人,各著圍坐在小圓桌或茶盤前。

聽首席投資官巫瓊華介紹與鵝廠大股東MIH的接觸談判情況。

巫瓊華道:“春節之前,我們的談判團隊與MIH管理層,在兩個多月裡談了5次,終於達成了諒解。

MIH也承認,受丁冬小程式的衝擊,鵝廠在薇信和手Q的發展戰略上不斷失誤,如今在IM這個領域已經無力迴天。

丁冬的領先優勢太大,國內使用者規模超過了8.5億,海外使用者一年多時間就發展出4.5億,丁冬全球13億使用者,而且IM這一塊,還有丁當在全球的迅猛發展。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