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試吧,我且盡力一試,成功了更好,即使不成功,也能有數千援軍。”
“那就先試試。”
……
大明南京城下,秦淮河上,某座畫舫之中,子貢在這裡悄悄的拜見了王詡,說著一些見不得人的話。
“聽聞橘君已經拜師叔為相父,師侄這裡就提前恭賀師叔,執掌齊國大權,身配齊國相印了。”
聽到這裡,王詡笑呵呵的,啥也沒說,盯著遠處的舞女,聽著各種絲竹之聲,沉醉其中,好像子貢根本就不存在一樣。
“師叔,此次田氏出兵十萬,來勢洶洶,不可一世,倘若讓田氏真的滅了魯國……”說話之時,子貢一直在觀察王詡的神色,可惜觀察了半天,也只是觀察了個寂寞,除了王詡心態很好、城府很深之外,啥都沒看出來。
“師叔,師侄此來是為了求取部分田氏情報,包括此次的出兵路線,那些將領的具體情報、性格特徵、糧草運轉路線等管關鍵情報。如果魯國贏了,師叔才好順利執掌齊國大權不是?”
聽到這裡,王詡搖了搖頭:“師侄啊,師叔問你一個問題。孔丘和三恆爭權奪利的時候,會主動引外兵進入魯國,幫助他幹掉三恆嗎?”
“不會,師父是有原則有底線的人。”
“巧了,師叔我也是一個有原則有底線的人。所以,哪怕再怎麼仇視田氏,師叔也不會透過直接出賣齊軍的方式來幹掉田氏。”
子貢卻不憂反喜,不會透過出賣情報的方式幹掉田氏,那就是說,會以其他方式,幹掉田氏:“還請師叔賜教!”
說著,子貢就向王詡拜了一拜,還主動給王詡倒了杯茶,彎腰站在一旁伺候,有禮有節。
“嗯,雖然老夫常常說孔丘迂腐,但這禮節方面確實挺到位的。田氏看上去有十萬大軍,其實就是隻紙老虎罷了。”
“我已經聽說了魯國向晉國求援的事情,但是太小氣,太小家子氣,要有大格局,要放眼天下。”
“你只需如此如此,這般這般,便可挑動天下大勢,獲取吳國的援軍、墨翟麾下的工匠、楚國的糧食、兵甲……”
聽著聽著,子貢就越發的開心:“學會了!學會了!原來,這就是大格局!一怒而諸侯懼,安居則天下息,不愧是師叔!”
拱了拱手,子貢就開心的離去了,朝著海外而去。看著子貢離去的背影,王詡默默的前往論壇之上,悄悄的給墨子發了條訊息:墨翟道友,楚國即將進攻宋國,大好機會,你要把握啊。(三千具強弩、一百門火炮、五百名工匠,一個都不能少)
……
不久之後,子貢就在夷洲島上,見到了闔閭。
“師叔,田氏伐我在即,還請師叔看在同為姬姓諸侯的份上,派遣一支援軍。此事之後,魯國上下將感激不盡,並大力宣揚吳國姬姓諸侯的身份,讓吳國也成為中原文化圈的一份子。”
“三千,三千援軍!我會讓世子夫差帶著三千援軍,前去支援魯國。”闔閭伸出了三根手指。
“自從師叔繼位吳侯以來,便不斷改革,壯大吳國國力。但是,吳國和楚國的差距,不是一點兩點,縱使是此刻,吳國的綜合國力,仍然遠遠無法和楚國相提並論。”
“師叔這幾年來,改革軍制,與楚國大小戰了一百多場,勝多敗少,疲楚之計已經初見成效,但是,這對於吳國名聲的改善,並無太大幫助。對於中原諸侯、中原士人而言,吳國,依然只是南方的蠻夷小國罷了。”
“而這時,倘若師叔可以派遣一支軍隊,擊敗田氏大軍,那麼師叔的名聲,吳國的名聲,必然大不相同,到時候,無論是招攬中原士人,還是招攬其他玄門道友,都很有好處。”
聽到這裡,闔閭舉起茶杯,一口喝光裡面的茶水,連茶葉都咀嚼了幾下:“我可以讓夫差,帶領五千精兵過去,順便招攬士人、玄門道友。”
子貢再次抱拳一禮:“這幾年來,師叔的疲楚之計初見成效,在多頻率小規模戰爭之中,吳國勝多敗少,楚國的國人、中小貴族,地方封君,紛紛破產。”
列國之中,打仗是不發工資的。即使發,也只給少量的一點點。
所以,國人們參加戰爭,國君管飯的時候,國人所在的家庭,就失去了一個壯勞力。
若是戰爭時間一長,就會耽誤春耕,一年的收成,都要大打折扣。
國人也只是稍微富裕一些的普通人家,比野人強一些,但抗風險能力,連後世的中小地主都不如。
如果打了勝仗,有劫掠敵國的財物,有國君賞賜的財物,一般來說肯定是賺的。可一旦吃了敗仗,就意味著戰爭期間,國人沒有任何收穫,國君肯定也沒錢去補貼普通國人。
讓國人破產,這就是疲楚之計的核心。
“實際上,如今的楚國內部,早已矛盾叢生,國人對貴族不滿,中小貴族對國君不滿。但是,由於吳國這個外敵存在,所以楚國內部的矛盾被吳國楚國之間的大矛盾給壓制了。”
“這種時候,吳國若是直接停戰,甚至是撤軍,那麼楚國內部的矛盾便不再被壓制,而是會直接爆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