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這十萬大軍的綜合戰力,還比不上大明的邊軍。但是在列國之中,已經可以算是精兵了。”
說到這裡,子路略一沉思,便解釋了起來:“一支軍隊強大與否,要從各個角度來分析、看待。比如裝備、士卒的個人素質、士卒的戰鬥慾望、戰鬥意志是否強烈、後勤糧餉、受傷、死亡之後的補貼等。”
“但是,綜合來說,組織度是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比如戚家軍,戚繼光活著的時候他手裡的那萬餘戚家軍,那是真的強!”
“而田氏此次的十萬大軍,其實也是有明顯缺陷的。首先,他們內部人心不一,田氏雖然位高權重,但是也做不到直接撤掉貴族的官兒。”
說到這裡,子路忍不住嘆了口氣:“哎,差距太大了!真的太大了!”
“在大明,我直接徵召普通百姓,重新訓練,都用不著這麼麻煩,哪裡像現在,軍隊之中,竟然不是誰有本事誰佔據高位,而是誰爵位高,誰佔據高位。”
“齊國也是一樣,軍隊之中的高層,絕大多數都是貴族出身。普通人就算再有本事,中層軍官基本就到頭了。”
“所以,從這一點來看,我們是很有優勢的。我們此戰,只動用諸位師弟,五千國人,至於剩下的,徵召野人吧。”
越是對比,大明和列國之間巨大的差距,就讓子路感覺渾身不適,一個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誰有本事誰上,一個卻是貴族世襲,誰出身好誰上!
兩種完全不同的意(嘿嘿)識(呵呵)形態,兩種完全不同的政治制度,直接讓子路腦殼兒疼!
“八千人,會不會太少了?至於野人,短時間內,沒法兒作戰吧?”孔子忍不住問道。
聽到這裡,子路毫不客氣的懟了起來:“老師啊,你不懂就不要瞎說!”
“三千位師弟,都是識字的,都是認識我子路的,也都是服氣我子路的,他們全都修行過象形拳,也都學習過射術、劍術,作為一個合格的什長,沒有任何問題。”
“有了三千位師弟,就相當於三千位合格的什長,以他們為基礎,配上三萬野人,稍微訓練一下,就是三萬戰鬥力毫不遜色於齊軍的精銳。野戰短時間不行,但守城是半點問題也沒有。”
“至於此戰,田氏看似來勢洶洶,其實也只是十萬大軍而已。三萬人防守,就夠了。到時候,多建設堡壘,使用磚牆、土牆、泥土,多建設塢堡,用烏龜流戰術,拖下去就是。”
“到時候,出動兩千五百位師弟,配合兩萬五千野人,在前線構築塢堡、堡壘,用麻袋裝土,可以快速的堆砌城牆,建設防線。”
“到時候,直接弄出一個綿延百里的麻袋、磚牆防線。配合近乎三萬大軍,配合河水、山川等地形,守上三個月一點問題都沒有。”
“剩下的五百師弟,就在都城附近,建設一座大營,專門練兵。每半個月,前線退下一批老兵,大營就送一批新兵過去。”
說到這裡,子路就再次睜大了眼睛,看著孔子:“這一次,老師還得組織高手,就像防守京城之時的救火隊一樣。”
“在死完所有野人之前,田氏休想前進半步。”
“而等到此戰勝利以後,老師你也可以攜大勝之威,直接威逼三恆甚至是瓦解三恆,成為真正的實權魯國國相。”
聽到這裡,孔子搖了搖頭:“打贏這一仗再說,賜,你有什麼想法?”
“我想前往國外尋求援軍、物資,這一戰不僅僅是田氏和魯國的戰爭,需要站在更高的格局,以更高的眼光來看待這一戰。”
“我們可以試著向晉國求取援軍,以姬姓諸侯的名義,多少總能要點兒支援過來。”
聽到姬姓諸侯四字,孔子緩緩點頭。
這確實是一個非常好的理由,自從周天子分封諸侯以來,天下間的姬姓諸侯越來越少,如今若是還不團結起來,那麼只會被外姓諸侯各個擊破,所以,全天下的姬姓諸侯要團結!
那麼,作為姬姓諸侯的老大哥兒,晉國哥哥,你是不是支援魯國弟弟一些糧食、軍隊、兵甲?
“如今晉國內部,韓趙魏三家和智氏正在關鍵時刻,所以,他們不會動用太多的力量來支援魯國,但也不會毫不猶豫的拒絕此事。最大的可能,是支援少量軍隊以及大量物資。”
“而有了晉國的幫助,人心立刻就會產生變化。至少,國君、國人、中小貴族們的信心,會上漲不少。”
晉國,確實有這個影響力!
“除了向晉國求援之外,還可以向吳國求援。若是幸運的話,興許可以從吳國求取數萬援軍。”子貢淡淡的道。
“數萬援軍?怎麼做到的?光是承認吳國也是姬姓諸侯,幫助吳國大力宣傳,可不值這個價!”子路不解的道。
吳國,也是姬姓諸侯。
起碼,吳國自個兒一直是這麼聲稱的。
但中原諸侯是否承認,這就是另外一個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