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忘庚?
那個被自己帶兵屠了全家的泉州蒲氏後人?
朱允熞記得他原籍是蘇州富商。
劉翰墨再度行禮,正色道:“下官聽聞嘉興知府許東江曾拒開城門,置太孫殿下於險地,可太孫殿下亦不曾深切,此次回京,反而帶其一起同行,足見太孫殿下胸襟開闊,若非如此,今日這些話,下官也不敢說。”
帶他回去就是為了指證別人的罪,再斬了他的腦袋!
這話朱允熞沒說。
他還等著劉翰墨向自己吐露實情呢。
朱允熞笑道:“政事自有公論,豈可因私恨而誤?劉知府但請直言。”
劉翰墨不再遲疑。
“吳忘庚雖是泉州蒲氏後人,但隱藏得極好。在蘇州之時,樂善好施,人皆稱善。不少人與他交情非淺。”
“吳忘庚事發,朝廷下旨嚴加追查,他昔日的知交好友,便有不少人受了牽連。入獄定罪,抄沒家產者,不在少數。”
“蘇州城的巨賈豪商,也因此減去不少。”
誅連,這是大明常用的手段。
吳忘庚出事,那不止他的族人,昔日的好友,生意場上有往來的人,無論是否知情,都會牽涉其中。
嚴厲追查之下,不死也要脫層皮。
這一點,朱允熞倒沒有去深想過。
在他看來,吳忘庚全家都殺了,也就夠了。
可老朱不這樣看。
敢行刺他最寵愛的孫子,老朱怎麼可能就輕易放過?
於是,朝廷派出官員,來蘇州辦案,嚴查蘇州與吳忘庚有關係的人。
這種生意人,交際甚廣,蘇州富商,鮮有不與其打交道。
雖然都不是很深的來往,但查起來,就很難說得清。
朱允熞深吸了一口氣。
這個鍋,確實得自己背。
不管他是否有心,都是由他而起。
“正因為吳忘庚之案,牽涉了不少人,再加上加徵商稅,開放經商資格之事,又對那些巨賈豪商造成了不小的打擊,他們才鋌而走險,不惜暗中與倭寇勾結。”
“一邊以巨資資助倭寇,一邊為其牽線搭橋,令張士誠舊部,私鹽販子等反賊亂民,與倭寇勾結,狼狽為奸,以致釀成松江府被倭寇佔領的禍事。”
劉翰墨道:“後面便是太孫殿下令涼國公藍玉為先鋒,領三千兵馬,前來蘇州坐鎮。”
“一方面穩定人心,一方面為平定倭寇做軍事準備,防範其進攻;再一方面,便是追查蘇州巨賈豪商暗中資助倭寇之事。”
朱允熞輕輕點頭。
這些人敢與倭寇勾結,暗中資助倭寇,當然不可能輕易放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