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日之後。
京師城門處,三塊巨大的青石被搬運了過來。
上面刻有三位高義之士的名字,還有事蹟。
其中自然有方孝孺的名字,他將售賣王羲之真跡《遊目帖》所得的百萬兩銀子,全都捐贈給了朝廷。
穩穩拿下了第一名的寶座。
而另外兩人,則分別付出了三十萬兩和二十萬兩的代價,留名募捐石。
自此受萬民敬仰,每一個經過京師城門之人,都能看到他們的事蹟。
至於朝廷,則只是請人搬了三塊石頭,刻了些字而已。
便毫無任何損失的,拿到了總計三百餘萬兩的捐贈,充入國庫之中。
雖然相較之下,可謂少的可憐。
但勝在幾乎毫無代價,幾塊石頭而已,對朝廷能有什麼影響?
如果三塊石頭等於三百萬兩,那朱允熞當真是恨不得立他一千個再說!
可惜這種事情,不好重複。
朱允熞也只能悻悻作罷,繼續準備發行新一期國債的事情。
隨著石見銀山的訊息刊登上百姓日報,訊息自然而然傳開,京師百姓早已無人不知無人不曉。
應天府內,同樣如此。
如今百姓日報的傳播度實在是太大了!基本每出新的一期,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就能傳遍整個大明!
而今,關於石見銀山,關於倭國擁有露天銀礦的事情,也已過去一段時間。
百姓自然紛紛知曉。
也該是進行下一步的計劃了!
……
御書房。
朱允熞招來如今負責戶部事務的戶部右侍郎鬱新,以及他的得力干將,戶部主事夏原吉。
問道:“你們認為,此次發行國債,應當發行多少比較合適?”
“以國債為準備金再印鈔,又當多少合適?”
“當前的目標,乃是徹底完成土改,你二人掌管戶部,想必應當清楚。”
土改,是一個複雜且龐大的工程。
朱允熞儘管是發起這個工程,並且是掌舵的人。
卻也沒辦法掌控到方方面面的細節,專業的事問專業的人,鬱新和夏原吉負責戶部,自然就是專業的人選。
戶部右侍郎鬱新思量一陣。
隨後說道:“殿下,以當前情況來看,土改所需的數字著實龐大無比!”
“好在,當初陛下明智,設立軍屯衛所,雖然將田分給了軍戶耕種,但這田卻仍然屬於我大明所有。”
“實實在在節省了一大筆錢!”
“不然此番收田,所耗費的銀兩恐怕還要增出一倍之多……”
“但即便如此!缺口仍然巨大!新一期的國債,微臣認為……當不下於五億!”
待鬱新說完。
朱允熞又看向夏原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