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
“方孝孺是不是瘋了?竟然想要售賣王羲之的真跡?!”
早朝之後。
文華殿。
朱允熞正同一眾諮政大臣處理政務,大明疆土廣袤無比,每日事務都可謂是多不勝數。
自然離不開朱允熞過目。
但就在處理政務的時候,蔣瓛傳來的一個訊息卻著實是震撼到朱允熞了!
方孝孺竟然不知道從何處搞到了王羲之的真跡——《遊目帖》!
想要將此書聖的真跡售賣,之後捐贈給朝廷,以此博得募捐石上留名的美譽。
這個訊息,著著實實把朱允熞給震驚到了……這可是書聖王羲之的真跡!
要知道,在後世王羲之的真跡,早已歷代的遞藏和被爭奪的過程中失傳,就連史料記載在冊的最後一件真跡《遊目帖》,也在倭國核爆炸中被毀。
雖然說倭國核爆炸活該,但王羲之的真跡被毀,也著實可惜。
說起來,這也得怪滿清恭親王奕的兒子奕灃。
遊目帖原本一直遞藏有序,可就是因為被奕灃帶到了倭國,才流失在了倭國。
後來更是在廣島核爆炸中殃及池魚,慘遭被毀。
雖然後來依靠現代技術進行了全面修復,可也終究不是原版,少了諸多韻味。
所以說這些野豬皮當真是淨幹壞事!
各種珍寶都給賣了不說,甚至就連國都能賣!
與大明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的風骨根本沒法比!
光是一想到日後大明的江山可能會被滿清奪走,朱允熞就不由得怒氣沖天。
“沒錯,此事如今已經鬧得滿城風雨,不少人對這件王羲之的真跡都志在必得。”
蔣瓛又解釋道:“遊目帖本不在方孝孺手中,而是在一個叫鄭濟的人手中。”
“只是前不久,此人尋方孝孺為其作跋。”
“方孝孺見獵心喜,想盡辦法,終於將遊目帖留在了自家手中。”
“但現在為了爭奪募捐石留名的席位,方才想將其出手。”
朱允熞點了點頭。
方孝孺的確曾為遊目帖作過跋,且評其為:寓森嚴於縱逸,蓄圓勁於蹈厲,其起止屈折,如天造神運,變化倏忽,莫可端倪,令人驚歎自失。
萬分喜愛,評價過人。
也難怪方孝孺會想盡辦法弄到手中。
只是沒想到,為了募捐石的位置,他竟然捨得下如此血本!
王羲之的真跡,對於任何一個文人來說,都是足夠有吸引力的!
只不過,相比起募捐石這等受萬民敬仰,更是能青史留名的東西來說。
又差了一些。
畢竟文人的最終追求,就是為了青史留名!
也難怪方孝孺竟然瘋狂到了如此地步,甘願將自己手中的王羲之真跡拱手讓人。
“這麼說來,孤倒是要仔細去瞧一瞧了。”
王羲之的真跡啊!
這可是後世一件也沒有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