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與他的設想,有點不太相符。
但很快,朱允炆又冷靜了下來。
皇爺爺是何等人物?
以布衣之身,成就天子之位,建立了龐大的大明帝國。
他這一生,幾乎都在與人鬥智鬥勇。
哪怕是成為皇帝之後,也是如此。
李善長,胡惟庸……哪個又是易與之輩。
皇爺爺的情緒,又豈會這般容易被人察覺呢?
“一切但憑皇爺爺定奪。”朱允熞恭聲道。
再不多言一句。
朱允炆本想再出言激他兩句。
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
演戲的關鍵,就是不做多餘的事情。
因為做得越多,越容易露出馬腳。
在這個時候,他急於取信老朱,更不願被看出絲毫端倪。
老朱收回目光。
又問朱允炆道:“既然倭寇頭目陸前犬養亦已抓獲,為何不一起送來?”
“啟奏皇爺爺。”朱允熥在旁邊接言道:“陸前豬養抓獲之地,就在陽山附近,故而將扭送過來,不怕有失。”
“孫兒是審問陸前豬養和他的同夥之後,才得知陸前犬養等人的藏身之地。”
“然後才派兵前去捉拿。”
“因其距離陽山,尚有一百餘里,路途遙遠。”
“孫兒擅自調兵將其拿住,已經冒了極大的風險。”
“皇爺爺在外,掌大明國政,負責監國的,乃是四弟。”
“可此事又事涉四弟,孫兒不敢洩露,只能暗中行事。”
“故抓獲陸前犬養之後,便立即就地關押。”
“唯恐在路上有失,不敢輕易運送。”
“這些供詞,皆是嚴加審訊,反覆核對,才最終確認。”
“如今已呈到皇爺爺御前。”
“皇爺爺大可下旨,將陸前犬養及供詞上的四十三人,皆押來陽山再審,一問便知。”
“這上面的書信,亦是四弟親筆所書,字跡真假,皆可核對。”
他朗聲而語,極力讓自己保持鎮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