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現在為止,朱允熞仍然無法確定,與倭寇勾結的,到底有哪些人。
齊泰供出了朱允炆,他沒有立即採取措施行動。
一方面是因為僅憑齊泰的供詞,仍然無法將朱允炆徹底釘死。
另一方面,也是因為他察覺到,除了朱允炆,應該還有其他人參與其中。
畢竟,齊泰都不知道私藏倭寇的實際操作人,竟是駙馬歐陽倫。
但不管怎麼說。
正如齊泰所言,朱允炆雖然想讓倭寇襲擊老朱的御駕,卻並不想真的致老朱於死地。
如今,朱允熞才是儲君。
若老朱真有什麼意外,他便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皇位。
朱允炆沒有那麼傻,不會辛苦為別人做嫁衣裳。
其他人也一樣。
也就是說,他們利用倭寇,並不是真的想行刺聖駕。
更別說,後來倭寇的行蹤更是暴露了。
在這種情況下,想行刺聖駕,無異於痴人說夢。
根本行刺不了!
倭寇也一直沒有行動。
但他們一定在籌劃著什麼。
繞來繞去,又回到了再開始的意圖。
利用倭寇,來挑拔他和老朱的關係。
僅僅是不痛不癢,裝模作樣的行刺老朱,未必能達到這個目的。
相反,還會引起老朱的懷疑。
認為他們就是故意來挑拔爺孫關係的。
這樣做,只會適得其反。
他們要栽贓陷害,便需要找到倭寇和朱允熞勾結的“證據”!
這個所謂的“證據”,無非是兩點。
一是人證。
二是物證。
這幾個月的時間,他在等對方行動。
而對方也沒有閒著,一方面在等待時機。
另一方面,應該一直在炮製“證據”。
心念飛轉間,外頭有人來報。
“啟奏陛下,衡王殿下,吳王殿下求見。”
朱允炆和朱允熥?
“大半夜的,他們兩個怎麼來了?還是一起來的?”
老朱微微皺了皺眉,看了朱允熞一眼,道:“宣!”
不一會兒,朱允炆和朱允熥走了上來。
“參見皇爺爺!”
兩人一齊拜倒。
“你們兩個,不好好在朝中待著,隨著姚廣孝好好編纂《洪武大典》,跑到這裡來幹什麼?”
老朱似喜似怒,道:“咱身體硬朗著呢,你們不須擔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