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的瞳孔,驟然放大。
不是說不行嗎?
再讓他們繼承王位,那後面的問題,又該怎麼辦呢?
那樣王位不還是會膨脹,直至朝廷供養不起嗎?
封在外地不行,召回京師就行?
老朱有點凌亂了。
“你快說說,這又是為何?”
他連忙追問道。
“很簡單,讓他們去辦事,賞賜有功之人。”
朱允熞道:“親王的後代,若想承襲王位,那便要為朝廷立下大功,再下旨特賞,便可格外開恩,封為王爵。”
“後世子孫,若再有大功,則仍能封王,否則,便仍然降等。”
“如此一來,宗室親王,便不能怨朝廷寡恩。”
“唯有自己不甘墮落,力爭上游,方可保親王之位。”
“國家亦不致負擔不起宗室負擔,而陷入危機之中。”
“但有一點。”
“要讓他們立功,就要給他們機會。”
“若是在封地之上,則唯有賦予更多的軍權,讓其立下軍功。”
“但如此一來,藩王勢必掌握重兵,形成尾大難掉之勢。”
“唐朝藩鎮割據之殷鑑,不遠矣。”
“故而孫兒以為,不如將所有藩王都召回京師,不再封地,而是根據其才能優劣,授予差事。”
“一則一家人不致於分離四方,常年難以團聚。骨肉親情,方不會太過疏遠。”
“二則朝廷之中的緊要職務,亦可由朱氏宗親擔任,不落外人之手,有助於江山穩固。”
“三則也給了他們立功尋賞的機會,使皇室宗親,不致坐享其成,腐敗墮化。”
“皇爺爺以為如何呢?”
他乾脆一口氣說完。
如果是以前,朱允熞不會說這麼多。
只會點到為止,儘量誘導老朱自己往這方面去想。
但隨著與老朱打交道越來越多,他漸漸發現,自己這些小心思,都瞞不過老朱。
與其讓老朱認為他自作聰明,還不如更加坦城。
老朱低頭思索。
“熞兒之言,委實有理。咱只是擔心,他們都回到京師,難免有異心,與大臣勾結,生出叛亂啊。”
這是他分封諸王最大的初心。
都是自己的兒子,手心手背都是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