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城內,府衙。
新軍的行軍速度非常快,但較之專門傳遞書信的郵驛,還是要慢上不少的。
畢竟,後者有專門的驛站,換馬不換人。
不要說緊急軍情,就是尋常的急報,一日也能傳遞三百里。
兩日前,嘉興知府許東江就收到了黃子澄寄給他的密信。
不過,許東江總覺得倭寇和反賊並不會進攻嘉興府。
皇太孫要來嘉興府坐鎮,可能只是撈一個坐鎮前線指揮的名聲,又不用直面倭寇,兩全齊美。
剿滅倭寇的事,自有前往蘇州府的涼國公藍玉主持。
皇太孫來撈一點功績,在陛下面前表現一番,傳揚出去,也能獲得領兵親征,平定倭寇的美名。
故而,他對黃子澄的建議,並沒有十分上心。
皇太孫前來,倭寇如果不來的話,他這個嘉興府知府是絕不可能對皇太孫不利的。
就算他想,也根本做不到。
更別說他也不敢去做了。
然而,今日日落時分,軍情驟起,倭寇大舉進攻,兵臨城下。
許東江收到訊息的時候,整個人都傻了。
這幾天,朝廷的急報一封連著一封,讓他做好準備,防備倭寇進攻。
但許東江認為,如果進行大規模動員的話,嘉興城必將人心惶惶。
萬一倭寇沒有前來,白忙活一場,這個損失可就不小了。
聽聞朝廷判斷倭寇會前來嘉興城的人正是皇太孫。
他一個七歲小兒,有何能力,敢下如此斷言?
涼國公藍玉都去了蘇州坐鎮,而不是來嘉興。
探到的訊息,也都是倭寇和反賊正準備進攻蘇州。
故而,許東江除了通知駐紮嘉興的衛所軍隊做好應對之外,便再也沒有做任何準備。
此際,聽到倭寇已到了城下,才著急起來。
“快,快,快,將四周城門立即緊閉,通知幾位千戶,馬上率兵上城牆啊!”
他驚慌失措,出了府衙,在一眾屬官的擁護下,登上城牆。
觸目望去,便看到前方不遠處,無數人馬正在逼近。
倭寇和反賊也都是步兵。
但他們這幾天,已經準備了不少攻城的器械。
最前方就是數十輛雲梯,正被推著緩緩前行。
許東江的臉色一陣慘白。
他是文官,不曾經歷過戰陣,光是看到下方成千上萬的人馬,在一片蕭殺中,向著嘉興城撲來,便已嚇得腿腳發軟,魂不守舍。
“嘉興城能守得住嗎?”
許東江問旁邊一名千戶。
那名千戶的表現,倒是比他鎮定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