斬了?
真斬了?
圍觀的人群都愣住了。
這可是堂堂的曹國公!
開國功臣歧陽王李文忠之後,真的說殺就殺嗎?
不少人都是暗暗吞了吞唾沫星子。
人言太孫殿下不僅有李杜之詩才,更是殺伐果斷。
今日才知並非虛傳。
但大家想起李景隆最後的熊樣,又覺得這種將領,還是殺了的好。
沽名釣譽,又貪生怕死,能是一名好將軍嗎?
朱允熞目光望向前方,那是李景隆帶來的五百兵馬。
“還不速速讓開?也想和你們主將一樣論罪處死嗎?”
那些士卒你看我,我看你,迅速讓出一條路來。
他們是奉李景隆之令前來,聽令行事,要論罪的話,還論不到他們頭上。
但若是繼續攔路的話,那性質就完全變了。
太孫殿下連李景隆都敢殺,就更不用說他們了。
“將李景隆的頭顱掛起來示令,以壯軍威。傳令全軍,加速前進,四日之內,趕到嘉興府。”
朱允熞一聲令下,軍隊的行軍速度,一下子就快了起來。
蔣瓛心下駭然,從金陵到嘉興府,足足有六百里之遙。
他們這支軍隊,並不是騎兵,而是步兵。
除了太孫殿下乘坐馬車,他以及鄭和等極少數將領騎馬之外,其餘人馬,都是靠兩條腿走路。
四日六百里,也就是每天要趕一百五十里路,這真的能行嗎?
他雖然是錦衣衛指揮使,並不領兵作戰,但也知道一般步兵行軍的速度,也就是每天三十里到五十里的樣子,只有騎兵才能一日奔行一百多里。
但新軍由於成軍時間短,還沒有來得及安排馬匹,只是一支純粹的步兵。
怎麼可能有騎兵的速度呢?
然而。
真正開始行軍,蔣瓛才發現新軍不同之處。
他們行軍的速度,真的很快。
沒有盔甲,負重減少,大大的增強了他們的靈活性。
而朱允熞在訓練新軍的時候,一直都是將跑步作為重中之重訓練的。
兵貴神速。
即使在後世機械化裝備普及的情況下,野戰軍同樣也是要每天訓練負重或輕裝行軍的。
錦衣衛是精挑細選出來的精銳,不少人還有著一身不俗的武功。
此際跑起來,很多人竟然都跟不上新軍。
時間越久,越是如此。
這讓蔣瓛的面上都有些掛不住了,不斷催促他們加速。
一天下來,全軍向前奔行了近一百八十里,才安營扎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