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沒有與之相適應的制度,沒有專門訓練出來的新軍。
還是很難發揮出新式武器的威力。
從而大大拖慢大明從冷武器轉向熱武器轉化的程序。
大航海時代即將來臨。
這一步,他不希望被人打擾。
可意外偏偏出現了。
文官們遵守約定,沒有出來反對。
武將勳貴卻站出來了。
常茂上奏,將此事公開化。
可以想象,在此之後,反對金陵軍事學堂,反對新軍的聲浪,必然一浪高過一浪。
在那些反對者眼中,可都是為大明著想。
離經叛道的新軍,在他們看來,都不能算是軍隊。
朱允熞心中也有點懷疑,是不是有文官在暗中挑拔,將常茂當槍使了。
就如同請求冊立太孫時的藍玉一樣。
論朝堂上的政治鬥爭,爭權奪勢,這些武將的心計謀略,可是遠遜於文官的。
眼下正是設定諮政處的緊要關口,文官們想借此試探他。
又或者只是武將勳貴也想染指諮政處的大權,故而如此。
不過,此事深究亦無意義。
既然常茂站出來,那將他壓住。
但僅僅如此,還遠遠不夠。
朱允熞心中已是瞭然,看來設定諮政處的事,遠比他想的要複雜。
現在還沒有正式開議呢,交鋒就已經如此激烈。
可以想象,後面正式公佈方案,要引起多大的震動了。
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發。
旋即,朱允熞又恢復了信念。
手握大權,生殺予奪,皆由他一言而決。
若是這樣還鎮不住這群人,那他這個監國,也不用當了。
但朝堂交鋒,其驚心動魄,爾虞我詐之處,較之戰場上撕殺,猶有過之。
殿中這麼多人,沒有一個是易與之輩。
稍有不甚,就會落入他們的算計之中。
必須要打起十二分精神。
能否順利按預定方案設定諮政處,而不致被這些人阻撓破壞。
能否樹立起太孫殿下的威嚴,從此監國再無阻礙,就在此一舉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