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請太孫殿下明示!”
黃子澄、齊泰以及一眾文官同時行禮。
雖然明白朱允熞是趁此機會,逼迫他們同意一些以前不可能同意的事情,但為了諮政處,為了成為諮政大臣,必須忍。
只希望這第三件事,不要太過分。
“去歲皇爺爺下旨,遷全國各地工匠四萬五千戶,計二十餘萬人,移入金陵十八坊,為大明製作軍需民用物資。”
“他們當中,不乏能工巧匠,所製作的東西,對朝廷對天下,皆大有禆益。”
“孤想設立一個技術研究和製造局,從這些匠人挑選出優秀者加入,賜予官身,領朝廷俸祿,對其中有傑出貢獻者,做出利國利民之重要物件者,封賞爵位。”
此言一出,下方的文官們皆是神色大變。
設立技術研究和製造局也就罷了。
他們不懂這個,覺得可能就是太孫殿下好玩,弄出來的東西。
雖說有玩物喪志之嫌,非是儲君應該做的事情,但也無足輕重。
可給工匠們封官,還賜爵?
這是為啥?
不過是一群卑賤的工匠,做點東西出來,賞幾兩銀子也就是了。
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
他們做的東西最好,那也是技藝,是末。
而儒家經典,聖人之言,這才是本。
若朝廷重用他們,豈不是捨本而求末嗎?
多少士子寒窗苦讀數十載,都不一定能謀得一官半職。
區區工匠,也要賜予官身,這怎麼能行呢?
更別說是封賞爵位了。
要知道,除了有開國之功的大臣,素來只有立下赫赫戰功,在戰場上出生入死的武將,才會封爵。
而文官,不管在朝堂上有多大的權勢,也不管地位有多高,都不封爵。
死後能得一個好諡號,就已經是極至了。
現在太孫殿下竟然說要給那些工匠們封爵,簡直是要顛倒朝綱了。
不行!
絕對不行!
一眾文官就要勸諫,阻止此事發生。
這時,便聽得朱允熞悠悠說道:“這是最後一件事,若是諸位沒什麼意見的話,咱們就可以議一議設定諮政處的事了。”
到嘴邊的話,瞬間又都一個個吞了回去。
雖說設定技術研究和製造局,給工匠們封官加爵,讓他們很難受,但畢竟不牽涉切身利益。
工匠們就算被封了官,賜了爵,也影響不到朝局大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