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殿。
這幾日,黃子澄,齊泰等一眾文官,都在殿中處理政務,批閱奏章。
有了之前的教訓,官員們所上的奏章數量,也總算是恢復到了正常。
這些人都是大儒,書讀得多,在古文上的造詣比朱允熞是要高出不少。
他們閱攬奏章的速度,自然也要更快。
漸漸已經能遊刃有餘。
朱允熞每天只看幾封緊要的奏章,偶爾翻一翻其它的,看他們都處理得如何。
第一次授予這些人批閱奏章的權柄,他們倒是一個個都兢兢業業,不敢有半分弄虛作假。
就連批閱的回覆,也是在揣磨著朱允熞的心思,盡力迎合,小心翼翼的將自己的心思藏起來。
這幾日,朝野上下都在盛傳,太孫殿下年幼,國事繁重,不能盡理,已奏請陛下設立諮政處,陛下也已同意,只是還需挑選諮政大臣。
如今能入文華殿批閱奏章的人,便有極大的可能,選為諮政大臣。
在這些文官們眼中,能手握批閱奏章的權柄,那幾乎就與顧命大臣無異了。
這可是文官的巔峰。
從此手握大權,可以按自己的想法去治理天下。
誰不想有這樣的待遇?
在這個節骨眼,自然沒有人去違拗太孫殿下。
要不然,諮政大臣的名額,多半就與自己無關了。
相反,他們此時對朱允熞的態度已是截然不同。
再沒有之前的囂張和不服,反而隱隱有阿諛之態。
“太孫殿下,今日奏章已全部批閱,其中較為緊要的奏章,共計五封,餘者一百九十六封。還請太孫殿下稽核檢查。”
黃子澄很恭敬的奏章送上。
朱允熞微微點了點頭,也不急著翻閱。
這些人至少這段時間,辦事都是非常謹慎的,唯恐出任何差錯,惹來太孫殿下和陛下的不滿,丟失成為“諮政大臣”的機會。
光開始的第一天他們還是半信半疑。
在一天一夜不眠不休批閱千餘封奏章之後,更是覺得自己等人被皇太孫耍了。
但隨著時間的推移,每天都在文華殿裡面批閱奏章,又讓他們興奮了起來。
因為這件事,皇帝陛下都保持了沉默。
沒有阻止,沒有批評,而是默許同意他們這樣做。
那就是說,朱允熞所說的設諮政處,不再是一句空談。
而是極有可能兌現的。
其他未能進入文華殿的官員,更是對他們羨慕不已。
這些官員只有上奏章的份,而他們卻能批閱,誰能不羨慕呢?
他們也在期待著臨時性的批閱能成為定製,那就能借此上下其手,掌控大權了。
“諸位大人都辛苦了。”
朱允熞笑道:“這些時日,興賴諸位大人用心辦事,朝廷運轉才沒有出差錯,甚至不少陣年積欠未辦的事情,也都在辦了。皇爺爺對此,非常滿意,這全是諸位大人的功勞啊!”
“太孫殿下言重了,為朝廷辦事,為太孫殿下分憂,本就是下官等的份內之事,豈敢居功?”
下方,一眾文官連忙起身謝禮。
朱允熞目光從他們身上掃過,隨即停在奏章上面,笑道:“總是在文華殿臨時辦公,終究不是長久之策,孤的意思,還是要設諮政處,成為定製,不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