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宮。
依例來說,朱允炆、朱允熥以及朱允熞三人封王之後,就應該分府別居。
但老朱並沒有給他們三人分別賜府,而是仍然住在一起。
如今朱允熞被封為皇太孫,朱允炆和朱允熥也沒有搬出東宮。
此際,朱允炆的房中,愁雲瀰漫。
黃子澄,齊泰都在坐。
兩人的臉色,一個比一個難看。
黃子澄在朝堂上當場暈倒,雖沒有因此被治罪,但毫無疑問,已是顏面掃地。
這次的事情,大家的心知肚明。
最後的反轉,完全是意想不到的。
“想不到啊!想不到啊,這一切都是陛下的有意安排,可笑我等還以為此舉可以扳倒南王,沒想到卻反助他成為儲君,真是天大的笑話。”
一直到現在,黃子澄還是沒有從失敗中回過神來。
他始終無法接受自己的一番苦心謀劃,竟然鬧出了這麼大的笑話。
“此事我等都始料未及,想不到皇爺爺早就鐵了心,一定要立他為皇太孫,非戰之敗啊!黃先生就不必過於自責了。”
朱允炆出言安慰道。
他的臉色,同樣也是十分難看。
“宮中傳來了訊息,明日陛下就會正式下旨,讓皇太孫監國。”齊泰說道。
這個訊息,老朱並無意隱瞞,反而有心提前放出來,讓大家有準備,故而他能知道。
“荒唐,太荒唐,一個七歲的孩子,監什麼國,他懂怎麼處理政務嗎?他能看得了奏章嗎?”
黃子澄憤怒的拍了拍扶椅。
齊泰看了他一眼,沉聲道:“太孫年少有才,雖止七歲,學識能力已超成年,看奏章對尋常七歲的孩子來說,也許很難。對他來說,應該還是挺容易的。”
黃子澄頓時閉口不說了。
齊泰說的是事實。
朱允熞都能寫出驚世之詩詞,怎麼可能看不了奏章呢?
朱允炆垂頭喪氣,又心有不甘。
他一向視儲君之位為自己的囊中之物,沒想到竟被別人搶走了。
“兩位先生,還有什麼辦法嗎?”
他不死心,想奪回儲君之位。
齊泰搖了搖頭:“如今他聖寵正隆,短時間內,我們毫無辦法。如今之計,唯有蟄伏,靜待時機。”
“也未必如此。”黃子澄道:“監國可不是容易的事情,政務繁重,我不信他一個七歲的孩子,能有這麼大的精力,將其全部處理好。”
“若是他看不完奏章,或者連番出錯,那我們的札會就來了。”
“這倒是一個不錯的主意。”齊泰沉思了一會兒,道:“我有一個法子,我們可以發動文武百官,讓大家都多上奏章。”
“比如這次他被立為儲君,就可以所有人都上一份賀表,甚至一個人上兩份,三份。”
“再挑一些事,也甭管大事小事,大家都勤奮一點,多多上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