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興請求在東暖閣面見崇禎,這樣的舉動讓崇禎有些意外。
但當趙興將端著兩個盒子,開啟的時候,將王和中和高階的人頭呈上之後,看著趙興因為痛失朋友和親人壓抑不住的哭泣時候,崇禎徹底的將原先所有的芥蒂,就都丟在了九霄雲外了。
親手將趙興攙扶起來,兩人再歸就好。
殺了小舅子,是在向崇禎說明,自己絕對不敢幹涉皇帝的內宮事。
同時也向清流們再次表明,自己對崇禎的支援。——你們收手吧。
崇禎也高興了,信心滿滿的道:“這天下,只要你我君臣同心,就沒有人能翻了天。”
“皇上,在鄭鄤案子上,溫體仁別有用心,錢謙益上串下跳,清流東林餘孽蠢蠢欲動。這個案子不能再拖了,需要快速結案,否則會後患無窮的啊。”
歷史上,這個案子一直拖到崇禎十三年,造成了大明朝局的無比動盪,其影響之深遠,貽害之劇烈,堪比先前的三大案。
之所以這麼說,就因為在歷史上,鄭鄤案雖然只是明末的黨爭的一個縮影。但從中不難看出,明代讀書人在某些問題上的較真、認死理,缺乏“深識遠慮”的政治眼光,和顧全大局的政治品德。
一個普通的事件在在充滿道德潔癖的以東林為代表計程車子風氣下,在有心人操持的政治環境中不斷髮酵、升級,最終走上極端。
明朝的政治暴虐,不但培養出了讀書人迎難而上的堅忍,也培養了他們極端的道德主義。這種畸形政治下的病態激情,最終將整個王朝拖入永不見底的深淵。
歷史絕不能重演。
對於趙興的建議,崇禎深以為然。
溫體仁不算什麼,錢謙益也好辦,就是那些清流,太可惡。但希望王和中和高階的兩個人頭,真的能讓他們清醒起來吧。
討厭溫體仁和錢謙益,但兩個都是有著巨大影響力的大佬,不能拿出像整週廷儒那樣讓天下激起公憤的大案,是拿不掉兩個人的。
鄭鄤案子雖然聲勢很大,但還不足以搬倒這兩個人,趙興透過回京的這一段考察,他最終放棄了利用鄭鄤案子,幹倒兩個人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
這事只能先放一放了。
“皇上,鄭鄤案,您的目的也已經達到了,還是按照您當初的意思,薄懲一下鄭鄤就算了。”
崇禎點了點頭:“但溫體仁一直要鄭鄤死,他干涉三司,卻也讓朕無可奈何啊。”
趙興微微一笑:“臣回來了,這案子就交給臣辦理吧。”
崇禎點頭:“明日朕就下旨。告訴天下,鄭鄤案牽涉影響過大,三司應該避嫌。又有鄭家勾連內宮宦官,已經涉及皇室,所以,將鄭鄤案提為欽案,交由錦衣衛偵辦。”
這個藉口足夠了。
“但是,你要記住,罷官是必須的,還要流放,不能再讓鄭鄤回到江南。”
趙興當然明白,於是笑著道:“我會將他判流放遼東皮島。”
崇禎拍手:“這是極好的結果。這樣就能徹底的將他和江南清流隔絕,也就不會再胡言生事了。”
趙興想了下:“但為徹底的打擊清流,黃道州等也需要牽連進來。”
崇禎點頭:“對,就應該這麼辦,讓他們對新政閉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