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過幾天去一趟,天氣漸漸涼了,順便給兩孩子扯點布做幾件冬衣……”
以上屬於父母的悄悄話,李豐聽不到,半夜三更模糊中楊玉閃好像來給李豐蓋被子,李豐有個夜裡蹬被子的習慣。
第二天上學,中午休息時間,一節西遊記又收穫兩包餅乾幾十個水果糖,李豐全帶回來給李梅,又從李梅那裡收穫了好幾聲“啊果最好,啊果最棒”。
林子裡下的陷阱沒收穫,不過河裡的魚還是收了兩三斤,晚飯還是麻辣魚。
第三天是穿越第一個禮拜六,中午就可以回家了,剛好村裡張富家娶媳婦辦喜事,按照習俗全村人都會去他家熱鬧。
李豐一家也不另外,因為本地習俗待客都是晚飯,吃過午飯差不多到下午四點左右,一大家子都去張富家熱鬧,當中數最興奮的是李梅了。
曾經前世李豐小時候也特別愛去做客,哪怕要走七八里因為有糖吃,還有小夥伴比較多,可以玩很多遊戲。
至於現在,提不起任何興趣,完全是處於一種考古的心態,挖掘曾經走過的人生經歷。
能讓李豐興奮的是,穿越已經好幾天,除了鐵蛋和金妹外,他還沒有見過村裡其他人,李豐有點迫不及待。
張富家已經很熱鬧了,院子鋪著一層松針,主要是防塵,窩牛村現在沒有哪家院子打了水泥地。
屋外的菜地已經被當了露天廚房,七八個簡易的土灶起在那裡,大火熊熊燃燒,菜香撲鼻而來,十幾張四方桌擠滿了院子,已經有部分賓客坐在上面吹牛聊天。
一個絡腮鬍壯漢在吆喝著維持秩序,面相和鐵蛋有幾分相似,那是鐵蛋他爸李四國,臥牛村的村長,村裡紅白喜事的主事人,也就是主持人。
“李叔叔好!”
李豐打了聲招呼便和楊玉閃去掛禮。
一間臨時騰出來的屋子,裡邊放幾個大缸,門口用張桌子當著,金妹他爸負責登記,村西頭的楊老四負責唱名。
前來做客的人揹著五花八門的口袋有序的排在桌子前。
“黃土村楊大山送禮米一升,人民幣一元。”
“中崗村張蘭送禮臘肉一條,麥兩升”
“向陽村…送禮包穀一斗,人民幣五毛”
……。
楊老四每當收一份禮便抑揚頓挫的唱一遍,很快輪到楊玉閃李豐。
楊老四唱道:“臥牛村楊玉閃送禮雞蛋二十,小米一斗。”
楊玉閃掛完禮去找相熟的婆娘嘮嗑去了,李豐沒事做就在旁邊多呆了一會。
直接掛錢十個當中沒有一個,基本上都是米啊,面啊,肉啊,掛物的多。
李豐知道原因,都窮,人們普片沒錢,來做客的百十號人,身上不打補丁的很少,哪怕是大姑娘小夥子身上穿的也是佈滿針角!
李豐自己現在身上穿的褲子,數了下,有四處補丁。
李豐不知道現在城裡怎麼樣,前世小時候也沒上過城,至少現在李豐這一帶山區是這樣光景,吃得飽穿得暖,但是吃不好穿不好。
人們雖然這樣,不過作為新人至少還是講究的,新郎官張富一身的確良中山服,頭髮梳得一絲不苟,就腳上那雙黃膠鞋稍微破壞了點形象。
新娘子麼一身紅碎花布衣服,一雙紅繡花鞋,一頭烏黑的頭髮高高盤起簡單別了根木簪,臉紅撲撲的沒有任何化妝品痕跡,頂多就擦了點雪花膏。
與00年以後的婚禮比起來,簡直樸素得一塌糊塗。
兩個人就相對站在大門口笑臉迎接賓客,各自手裡託著個盤子,上面裝滿水果糖,一群孩子總是圍在他兩個身邊,時不時從盤子抓幾顆糖。
李豐在進門的時候就拿了一顆,圖個喜慶,含在嘴十幾分鍾了還沒化完,只能感嘆現在的糖真硬。
至於他兩個是談戀愛結婚,還是經人介紹結婚,李豐不得而知,不好去也不必要去打聽。
新娘子面板緊緻,眉毛疏而不散,胸挺臀緊,走路內八字,眼毒又曾經學過點醫術的李豐,百分之九十可以肯定~新娘子還是個黃花大閨女。
李豐還觀察到張富他媽拿了好幾床白毛巾送進婚房,細心的墊在婚床上。
新娘子也看到了那一慕,臉色有點微紅,羞羞的。
看來新郎張富今晚洞房可得花點力氣呢!
想想在過二三十年後男男女女的愛情觀婚姻觀,千金易得一處難求,洞房花燭夜基本上都是滑進去的,內心不由感嘆道。““唉!怪不得後來結婚季豬血漲價,多好的時代,除了窮點什麼都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