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獨斷江山>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六十三章:國內變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六十三章:國內變局 (1 / 12)

在秦禝進軍到會津的這一段時間,彼岸的夏國,政局頗有反覆。

羌亂愈熾,馬賊難靖。

陝甘羌亂,迄今已經愈演愈烈,陝西、甘肅、寧夏、青海等地的巡撫都紛紛上折闡明治下各州都是遍地烽火。

非只如此,新疆受羌亂的影響,也出現了變亂。當地夏軍孤懸西域,苦苦支撐。而朝廷連陝甘的亂局都收拾不了,新疆更是鞭長莫及了。

當時負責督剿陝甘羌亂的欽差大臣是沈浼。

沈浼此人,本就是眼睛長在頭頂的人物,那次政變,他接到秦禝密報,統兵入衛,脅迫王彧,自以為立下旋轉乾坤、擎天保駕的蓋世功勳,更是全然目空一切了。

齊王固然不在他眼中,就是太后、皇帝,在沈浼看來,也不過是受他的恩澤的孤兒寡婦。

北疆局勢稍稍穩定了之後,沈浼督軍入陝,精力不是放在早日平定亂局上,成日價最大興趣,就是大肆彰顯自己的威勢。

他對品級相同的陝西巡撫行文,不用平行的“諮”,而用上臨下的“札”。幕中的徐郢相勸,沈浼振振有辭:“欽差大臣就是大將軍。大將軍節制防區內文武百官,對督撫行文,照例用‘札’。不論品級。”

沈浼和另一位二品的武將統在軍務上發生爭執,本是再平常不過的事情,他卻勃然大怒,喝令左右拉這個將軍下去重打軍棍。這武將抗聲說道:你我同為二品,如何打得我?沈浼大聲道:我乃欽差大臣。莫說打你軍棍,砍你的腦袋都可以!

這武將到底捱了一頓好打,不良於行,指揮不了軍務,只好送回京都。朝野上下,驚駭莫名。

沈浼吃飯。叫做“傳膳”,而且仿得非常地道,每樣菜一式兩份,吃得高興,動不動“傳諭”,賞某親兵一碗。賞某文案一碗。

有一次,說韭黃不新鮮,居然殺掉了做這個菜的廚子。

沈浼舉人出身,通識翰墨,喜歡自己起草奏摺。但事情壞也壞在這上面。他的奏摺。最愛用一句話,“軍中但聞將軍令,不聞天子詔”

這種話,偶爾說上一句半句也就罷了,他翻來覆去地念叨,為人君者,氣度再廣也受不了。

如果沈浼真能打勝仗也就罷了。問題是他入陝之後,毫無作為,凡有接戰,無不敗績。

另外。沈浼漁色、侵餉,也是劣跡斑斑。

按照清制,是不可以攜帶家眷隨軍的,但沈浼隨軍的妾侍居然有三十多個!

其中最漂亮的一個姓林,原是偽隋國“白王”陳培的妻子。

當年陳培窮無所歸,投奔壽州的山匪苗涗。苗涗素在朝廷和隋匪之間搖擺,見大局不利隋匪,便把陳培縛送和他素有結交的沈浼。沈浼天上掉餡餅,不但成就擒獲隋匪勇將之功,還就手接受了陳培天姿國色的妻子,雙喜臨門。

至於侵餉,也是沈浼的愛好。他既喜歡對督撫用“札”,和人家的關係自然好不了。各省“協餉”常常不能按時收到,軍用已是異常匱乏。他個人享用,偏又揮霍無度,有一點軍費到手,必先花個河干水落。於是屬下官兵,飢寒交迫,離心離德。

地方督撫、翰詹科道乃彈章交上。

有人參他“觀其平日奏章,不臣之心,已可概見”,有人以為“匪亂纖芥之疾,胡蠻亦不過肢體之患,唯沈浼為心腹大患”。

最有殺氣的一個奏章:“‘君親無將,將而誅焉’,況一沈浼乎?”

沈浼是絕對不能再呆在這個欽差大臣的位子上了,不說別的,他在陝甘一天,賊勢便囂張一天。此時的西太后李念凝和齊王,還念著沈浼在政變中的功勞,想把他調入京中,讓他在兵部尚書和內府大臣這兩個位子中選一個。

兵部尚書自然比較威風,但內府掌印卻是油水豐厚,沈浼奢靡成性,可以用以維持他平日的使費。

兩宮和議政王對沈浼,算是苦心孤詣、仁至義盡了。

誰知沈浼暴跳如雷,他致信彭睿孞:“欲縛吾者,可即執付司寇,何庸以言為餌?惟記昔年政變,非保則諸公何以有今?”

不知道他是想象力太過豐富,真以為朝廷要把他騙進京裡治罪,還是故意譏諷,總之這封直斥兩宮、齊王和中樞全班忘恩負義的信,讓李念凝和齊王都對他動了殺機。

但處理沈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難度並不在沈浼本身。沈浼雖說統兵一方,但御下無方,下面的人不會真為他賣命,是沒有兵變之虞的。

難在另外三個人身上。

一個是苗涗,前面已經說過了。

一個是李霄,此人原是馬賊的悍將,為沈浼招降,和沈浼之間恩義聯結,情形彷彿苗涗。

這兩人現都手握重兵,佔據要津,不能把他們逼反了。

但賈旭、彭睿孞等人商量後認為,苗、李並非真正義氣之人,見風使舵而已。只要朝廷溫言撫慰,讓他們確信,拿辦沈浼不是針對他們,他們應該不會有什麼異動。

真正的難度在第三個人身上:秦禝。

秦禝是有何齊王和兩位太后說過的,在他沒有計劃北疆之前,不要妄動沈浼。

而且秦禝自己也是統兵大將,看到這樣會不會聯想到自己,會不會覺得兔死狗烹,不然他統兵異國,一定會覺心寒。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