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獨斷江山>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十九章:好事上門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二卷:官海風雨 第十九章:好事上門 (2 / 3)

茫然之下,不能不深自戒懼,每天閒下來,要麼就是拿著地圖,苦心鑽研,要麼就是就拉著梁熄、鍾衛傑,做軍事上的探討。這樣日夜用功之下,整體的作戰方略,才漸漸在腦子裡成形了。而且除了軍事上的部署之外,還做了一個很重要的決定,只是這個決定,必然不會被朝廷接受,只能悄悄的進行。

至於諭旨裡對龍武軍新營的那一層意思,因為寫得很微妙,鍾衛傑雖然聽了,但多半理解不了,因此秦禝琢磨著,是不是該向鍾衛傑做一個解釋。然而很快他就發現,自己多慮了,鍾衛傑不但聽懂了,而且立即所表示——龍武軍新營的官兵,在軍服的左袖上,另加了一道袖箍,分成紅色、綠色、藍色、黑色四種,用來表示不同的級別。這個應急的辦法,很巧妙,而更關鍵的是,每個袖箍上,都還寫著兩個大大的“龍武”字。

秦禝的“龍武軍”,終於成軍了!

這支軍隊,高薪厚餉,由申城的庫銀和申城士紳的捐款養起,計有騎軍一營六百人,步勇兩營一千人,龍武軍新營一營七百人,四營所用的民夫約八百人,全軍一共是三千一百之數。

既然成軍,照例就要安排一次檢閱,一來是堅定人心,讓大家相信申城可守;二來是要給申城的官紳百姓一個交待,讓他們知道,錢沒有白花;三來也要為軍中的官兵鼓一鼓士氣,親身感受一下軍人的責任與光榮。

受閱的日子,定在臘月的月半這一天,地點是在西城的城牆之外。在城牆上觀禮的嘉賓,除了申城的官員士紳之外,自然還有申城的老百姓,聽說是龍武軍受閱,自然更是人人都要來看,以至於城牆上下,觀者如堵,比過節還要熱鬧。

時辰一到,,城上紅旗一揮,受閱的龍武軍便依次起步,按照教習所指示的操典,分營列隊進場。每營的前後左右,都各有一名特選的旗手,將龍武軍的戰旗擎起,旗子上兩個斗大的“龍武”字,迎風招展。部隊行過作為正臺的儀風門時,一聲號令,千軍吶喊,滾雷般的聲浪,響徹全城。觀禮的人們,不論中外,心中都生出了同一個感觸:論軍容之整,士氣之盛,這樣的官軍,從未見過!

整個檢閱,龍武軍一共得了四次大彩,就跟戲臺上演得出色,觀眾給的叫好一樣。

第一次,是打頭的騎軍。這一營是龍武軍的發源,受閱更是得心應手的事,馬匹控馭自如,步點齊整,遠遠望去,彷如機械,於是這一聲大彩,分外響亮。

後面的兩營步勇,雖是新兵,但走得也算齊整,而且初次受閱,人人心中激動,精神自是格外抖擻昂揚。於是為了這份精神,觀眾也是彩聲不斷

等到檢閱告畢,觀禮的嘉賓之中,凡是對龍武軍曾經有所幫助的人,無不笑容滿面,倍覺光彩。

受閱得了彩頭,這讓龍武軍的武官們都得意非凡。秦禝發了一回賞,但也給予了極嚴厲的警告:高興一天就好,光是虛好看,沒有用,究竟是騾子是馬,還要到戰場上才能見真章。因為這一句話,大家只得收起了興頭,各營都再次投入了緊張的訓練中。

=======分割線=======

捐輸了龍武軍新營的兵費,擬由禮部優敘嘉獎計程車紳,聖旨是點名吳煋來開列名單,而吳煋則交給楊秣來辦,畢竟龍武軍新營的這一案,是由楊秣經手的。楊秣開好了名單,收在懷裡,坐了自己的小轎,來找秦禝。

秦禝鎖拿何珪樑之後,申城官場上對他的觀感攸然一變。原來也知道他這個七品知縣,與眾不同,但大都為他的謙遜有禮所折服,因此場面上的事,還是照著規矩來。現在不一樣了,見過了御前侍衛的真顏色,而且誰也不知道他的那個大箱裡,還裝著什麼東西,不要一不小心得罪了他,結果哪一天他又翻出一道密旨來,那可不是開玩笑的事。

既然多了這一層考慮,再有什麼事是要跟他商量的,就不敢派人去請他過來了,而是寧肯自己多走幾步,屈駕到他的縣衙去辦,算是求一個心安。這樣的風氣,就連與秦禝走得很近的楊秣,亦未能免俗。

楊秣一到,外班的書辦通報進去,秦禝便急急地迎了出來。上官到衙這種事,若是傳的人多了,其實不好聽——倒像是自己多霸道似的。勸了幾回,全無效用,他自己也頭疼的很。不過也有一樁好處,就是省去了奔波的時間,可以專注在軍務上。

“啟翁,這怎麼敢當!”秦禝將楊秣迎入內室,抱怨似的說道,“有什麼事,差人吩咐一聲,我過去就是了。”

“沒有什麼,你的軍務忙。”楊坊笑著,把那張單子取了出來,“這是我替吳大人擬的單子,回頭要呈報禮部,你看看,有沒有缺什麼人。”

籌款是他一手經辦,缺不缺人,怎麼跑到這裡來問?秦禝明白,楊秣的意思是在問自己,有沒有什麼人要關照的,把名字列上去,便可以同樣獲得一份嘉賞。

“啟翁,承情之至。”秦禝拱了拱手,沒有接那張單子,“全由啟翁做主好了,自然不會錯的。”

“好,好,你亦不妨過一過目。”楊坊的笑容,似乎有些曖昧難言。

秦禝接過單子,見一共兩張紙,列了三四十個名字,每個名子後面,是捐輸的數額和一句話的履歷,而高居榜首的那一位,意外得很,自己居然認得。

胡浩洵,二萬兩。

“別地的人兒,替咱們捐了這麼多錢,”秦禝自言自語道,“還真是古道熱腸。”

“怎麼,你認得他?”楊秣驚奇地問。

“不相識,”

“難怪,”楊秣點點頭說道,“他的基業雖然是在杭州,不過也經常到申城來。”

“是做生意麼?”秦禝儘量顯出隨意問問的樣子。

“是,他的生意很廣,絲茶什麼都做,他的錢莊,在申城也有分號。”

“哦,我聽說這個人,饒有富名,現在看來真是不假,一捐就是兩萬銀子,手面兒果然闊綽得很。”

楊坊笑道,“不瞞你說,我跟他,算是朋友,有過生意上的來往。他託我帶一句話,想看看你什麼時候得便,請你吃一頓飯。”

“我說啟翁怎麼一定讓我看這張單子!”秦禝開了一句玩笑,考慮了一下,語氣轉為鄭重:“啟翁,有一句話,我不知當問不當問。”

上一頁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