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黃金屋線上免費看>靈異小說>澳洲崛起錄> 第九百一十二章:巴巴羅薩計劃
閱讀設定(推薦配合 快捷鍵[F11] 進入全屏沉浸式閱讀)

設定X

第九百一十二章:巴巴羅薩計劃 (1 / 2)

阿瑟所想要的戰爭高潮終於要來了。

1937年3月21日,德國將巴爾幹戰場的軍隊全部調往波蘭東南部和羅馬尼亞北部,對羅馬尼亞油田的重視不言而喻。

與此同時,大量西線的軍隊也在向著波蘭地區調集。因為清楚這樣的調動根本不可能瞞過俄國人,德國駐俄國大使便通知俄國參謀總部,表示德國的調動只是派遣更加年輕計程車兵代替即將退伍參加工業生產的年紀較大計程車兵。

在軍隊的調動中,德國國防軍參謀部參謀長約德爾還向所有德國軍隊發出指示,詳細描述了軍隊前進時進行偽裝和掩蔽的方法,並且表示一定不能讓俄國人形成德國計劃進攻俄國的印象。

當然,目前階段對於德國來說,也只是調動軍隊,並且讓參謀部進行一定的戰爭演練。

目前各軍隊還沒有準備完畢,德國在這個時刻也是絕對不可能向俄國發動進攻的。

雖然德國軍隊自信俄國軍隊會不堪一擊,但這並不代表著德國軍隊會沒有任何準備的對俄國軍隊發起襲擊。

從決定開闢東歐戰場到現在,德國參謀部一直在進行一項任務,那就是進行一系列的軍事演習,並且儘可能列舉出軍隊在進攻時所遭到的問題。

在所有嚴峻的問題中,德國軍隊最擔心空間與人力的問題。簡單來說,德國軍隊無論是在法國戰場還是在巴爾幹戰場,都沒有遭受過太大的空間問題。

畢竟無論是法國還是巴爾幹的國家,其領土面積都不足百萬平方公里,正面戰線最多也只有幾百公里的距離。

但俄國不同。俄國是整個歐洲面積最大的國家,甚至放眼全世界,在本土面積上,也沒有任何一個國家能夠和俄國媲美。

俄國的土地面積有多麼誇張呢?哪怕只是現在俄國的東歐領土,都超過德國加法國加西班牙加義大利和整個巴爾幹半島的總和了。

這裡的德國指的是現在的德國,也就是先後吞併了波蘭,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立陶宛,比利時,荷蘭,丹麥,拉脫維亞,愛沙尼亞,瑞典,芬蘭和挪威的德意志帝國。

甚至毫不誇張的說,以目前德國和俄國的邊境線分割整個歐洲,兩邊歐洲的面積其實差不了太多。

分割線以西擁有英法德意四大列強,而分割線以東卻只有俄國這一個國家,就足以證明俄國領土的誇張了。

雖然德國預計在俄國投入的軍隊超過200萬,但如果將200萬軍隊分散在整個東歐平原,這數量看起來也沒有那麼誇張。

對德國來說最困難的是,因為北歐三國和波羅的海三國的滅亡,目前在整個歐洲範圍內,和俄國相鄰的國家只有德國和羅馬尼亞。

因為羅馬尼亞油田的重要性,羅俄邊境線也是需要保護的。這也代表著,德國和俄國軍隊的交火線幾乎從北冰洋延續到了黑海,貫穿了整個歐洲。

這條交火線全長2000多公里,如果把200多萬的軍隊平均分佈在每公里的邊境線上,每公里邊境線只能部署1000名士兵,相當於每米邊境線擁有一名士兵。

考慮到某些地區的重要性,這也代表著,在德國和俄國漫長的邊境線中,有一些地區註定得不到太多的兵力,很有可能會對德國的進攻產生影響。

更要命的是,因為共同瓜分了波蘭和立陶宛的原因,德國和俄國的邊境線比較複雜,在波蘭地區形成了一片突出地帶。

複雜的地形會讓德國軍隊更加難以進攻和防守,對於軍隊詳細的部署情況以及進攻的選擇,也需要更加細緻的探討和思索。

雖然決定對俄國進攻的時候參謀部的參謀們都顯得很狂熱,但在實際制定作戰計劃的時候,這些參謀們又開始理智了起來。

也由不得他們不理智,這是真實的戰場,可不是一場模擬戰爭遊戲。

他們在進攻選擇上的輕微疏忽,就有可能導致一場戰役的失敗。一場戰役所動用計程車兵動輒數十萬,這也代表著,他們手中並不是一份又一份的進攻計劃,而是高達數十萬甚至上百萬德國士兵的生命。

哪怕是看起來非常穩妥的進攻計劃,參謀部都要內部探討許多次才能夠確定。

更不要說一些看起來模稜兩可的計劃,如果能不制定的話,那麼最好的辦法就是避免發生。

除了俄國廣袤領土所帶來的困難之外,還有一點不得不讓人重視,那就是俄國國內糟糕的道路情況。

雖然此時的俄國相較於沙皇俄國政府執政時期有了明顯的改善,但想要讓現在的俄國全面修繕東歐部分的鐵路和公路,那絕對是不可能的。

澳大拉西亞全面完善國內的鐵路和公路,都用了十幾二十年的時間。這其中有很大一部分原因還是因為澳大利亞西部的大沙漠,再加上人口較少的原因,減輕了鐵路和公路的修建規模。

但俄國的東歐平原不同,雖然氣溫比較寒冷,但大部分地區還是比較適宜居住的。只要不靠近北極圈,廣袤的東歐平原幾乎都是適宜居住的地區。

再加上俄國國內農村人口較多的原因,許多鄉下都有大量的人口居住,這也加大了修建鐵路和公路的里程數。

俄國政府一直到現在,都沒能全面修繕東歐地區的鐵路和公路,這也證明了對於土地多,人口更多的國家來說,大量修建鐵路公路的困難性。

當然,交通不便利對於和平時期的俄國來說是一大缺點,但對於戰爭時期的俄國來說,反而成了拖延敵人進攻的最好辦法。

讓德國人頭疼的也正是俄國國內糟糕的交通環境。德國閃電戰能夠順利實施的原因之一,是因為西歐和中歐擁有較為發達的鐵路和公路體系。

德國的裝甲部隊可以肆意的馳騁在公路上,這對於軍隊的前進速度來說自然有所保證。

但東歐可沒有完善的公路,再加上本身俄國的土地面積就比較大,想要完成計劃的進攻,恐怕需要更長的時間。

在緊張的戰爭準備中,德國首相也是十分關注軍隊的準備情況的。

在新的一次軍事會議上,如果首相就親自過問了軍隊的調動情況,並且詢問了德國目前戰略物資的儲備和武器裝備的生產。

“如果現在就對俄國發動攻勢的話,我們的空軍能否承受住英法和俄國的兩線壓力?”德國首相將目光看向了空軍司令戈林。

上一章 目錄 +書籤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