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攻方案暫且不提,關於到底從西線和巴爾幹戰場抽調多少軍隊的事情,成了參謀部最新商議的重大問題。
說到底,無論是西線戰場還是巴爾幹戰場,那些集團軍和集團軍群總司令,都不願意看到自己計程車兵被抽調。
畢竟這麼做減少的不只是自己手中的兵力,還有自己在整個戰線的地位,以及在國內軍方的影響力。
更少計程車兵也代表著在戰爭中獲得功勞的希望會更小,這對於部分被有野心的將軍和元帥來說,絕對是一種折磨。
“首相閣下,我們在西線戰場目前擁有135個師,總兵力大約210萬。我認為可以從西線戰場抽調80個師,大約130萬的兵力投入到對俄國的作戰中。
進攻挪威和瑞典的集團軍也能夠撤回,這些兵力大約有15個師,可以投入到芬蘭,拿回本該屬於我們的土地。
另外就是國內新動員的,以及補充新兵之後重新恢復戰鬥力的軍隊,大約有30個師,50萬士兵左右,也可以投入到對俄國的戰爭中。
如此一來,我們對俄國的作戰總共能夠投入125個師,大約會有200萬軍隊跟隨我們對俄國作戰。”
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一番話,讓參謀部有些人面色為之一變。
原本的西線戰場一共擁有兩個大型集團軍群,總軍隊人數已經超過200萬。
但如果抽調80個師的話,西線戰場剩下的兵力已經不足一個集團軍群,兵力也只剩下80萬左右。
驟然減少一大半的兵力,自然只需要投入防守即可,但對於西線戰場的影響也是巨大的。
要是能夠守住還好,要是一個不慎被法國人反攻,甚至丟掉巴黎的話,那麼責任應該由誰來承擔呢?
而且防守也就代表著龜縮在陣地之內,想要獲得功勞的困難程度肯定遠遠大於東線的進攻。
如果不幸繼續留在西線戰場,不僅要承擔法國軍隊可能反攻的壓力,還沒什麼功勞可以撈,簡直是一份苦差事。
更重要的是,德國空軍在此前還輸掉了和英國空軍的戰爭,這對於西線戰場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但德國首相併沒有在意參謀部許多人面色的變化,臉色平淡的點了點頭,將目光看向了勃勞希契元帥,詢問到:“具體抽調哪些軍隊,有詳細的規劃嗎?”
“目前還沒有,首相閣下。”勃勞希契元帥搖了搖頭,十分誠實的回答道:“但俄國地形相對平坦,山區較少,比較適合我們的裝甲部隊進行突擊。
考慮到防守戰需要更多步兵的原因,我認為,應當酌情更多抽調坦克和裝甲部隊,這樣才能發揮出閃擊戰的效果。”
德國首相再次點了點頭。
勃勞希契元帥我說的話並沒有錯。俄國在東歐的大片土地都是平原,這樣的地形比較適合裝甲部隊的快速突進。
如果大量動用步兵的話,反而會拖慢德國軍隊前進的速度。
如果在俄國領土實施大規模閃擊戰的話,恐怕會發揮出不錯的效果。畢竟俄國軍隊也沒大量的裝甲部隊,甚至相較於被德國迅速擊潰的波蘭軍隊來說,俄國軍隊的武器裝備還略有不如。
“另外,在發動戰爭之前,我們應該將巴爾幹戰線的集團軍調往波蘭東南部,來保護我們在羅馬尼亞的油田。
只有油田的安全得到保障,我們的裝甲部隊才能得到足夠的能源供應,才能肆無忌憚的馳騁在俄國的草原上。”
4000字第三更,求月票,求支援!
日萬第7/10天,今日已更10000/10000,求月票,求支援!
 本章完